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錢讓他們“誓將社會撕裂到底”
臺灣“名嘴”與社會“民粹”
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韋戈今曾發表評論說,臺灣的“名嘴”就是社會的亂源。
在韋戈今看來,臺灣的名嘴文化特殊又低級。他說,只要打開臺灣電視新聞的六個臺,天天看到的都是一個個熟悉的面孔,排成一排,上到“國家大事”,下至交通車禍,無論軍事、政治、法律、經濟,連外星人他們都能侃侃而談。除了少數之外,大多數“名嘴”造謠生事,惟恐天下不亂,大放厥詞、罵東罵西,口誅筆伐、炮火橫飛,手持各種道具,有圖為證。如果關掉電視聲音,光看某些人齜牙咧嘴之相,敲桌捶凳之舉,極似臺灣寺廟某些裝神弄鬼的乩童。
這些人的共同點是要能“爆料”,要故作權威,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能義正辭嚴,要敢鐵口直斷,更要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能一星期連說五天,要能各打五十大板。最重要的一點,部分人還要能選擇性地批判,敢置是非公平于不顧,要會罵人,誰罵得越毒,誰就越紅。惡性循環于焉產生,臺灣每況愈下。
表面上,這些“名嘴”販賣的商品是“民主、監督與制衡”,但實際上出售的卻始終是“對立、仇恨與恐懼”。
對于臺灣“民粹”,張亞中的看法是,在很大程度上臺灣“民粹”就是針對兩岸關系而出現的,臺式民粹中心并不只是為了反對國民黨“執政”,更主要是為了鼓吹和推動臺灣“獨立”。
■“名嘴”臉譜:給錢可以出賣一切
名嘴,本來是對著名學者和有專業背景人士的褒獎。在臺灣早期,對“名嘴”的評價一般有四個條件:一是只對自己熟悉的議題發言;二是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即言必有據;三是獨立發言,不是電臺的工具,也不是政黨或政治人物的工具;四是理性發言,不會激情,不會人身攻擊。然而,隨著民進黨和島內“臺獨”勢力逐漸活躍,尤其2000年民進黨上臺后,為了有利于推銷“臺獨”理念,他們以“言論自由”為幌子,混淆所有法律概念,鼓勵所謂“名嘴”們大膽說話,錯了也不受法律追究等等。
黎建南表示,過去臺灣電視的政論節目應該是臺灣的特色,幾乎各新聞臺皆有。這種節目的誕生當然有其時代背景,可以說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電視政論節目象征了言論自由。但現在臺灣這些“名嘴”實際上已不再是名嘴,而淪為打手,“最令人不齒的是,這些名嘴還要假裝一副中立的姿態。他們‘爆料’,一來不問真實性,二來不問來源目的,完全不在乎踐踏自己的人格。例如最近的洪秀柱學歷風波,完全就是典型的打手作風。這些打手型‘名嘴’自甘墮落,我們也無可奈何,我們比較擔心的是這種風氣與臺灣民主形成一種向下沉淪的螺旋。”
張亞中表示,“名嘴”墮落的背后,其實就是臺灣媒體的墮落,“無可諱言,媒體在選戰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信息的傳播。從最近臺灣特定的政治人物與媒體之間變相的合作,就可以發現其對民主的負面影響。”
“據我所知,周玉蔻僅拿了一家親綠電視臺費用就高達700多萬元新臺幣,這是該電視臺給她一年的上鏡費用。”就在臺灣“名嘴”周玉蔻日前“爆料”洪秀柱“假學歷”的第三天,臺灣一位綠營前“立委”向本報記者爆料說,該親綠電視臺對周玉蔻的要求是,在獲得700萬元新臺幣一年報酬后,周玉蔻在該電視臺節目中所有發言必須圍繞爆料、打壓國民黨和反大陸等幾方面展開。
“所以,外界對周玉蔻的爆料不應該感到奇怪。常言道:拿人錢財為人消災。”上述這位綠營前“立委”透露,周玉蔻父親是大陸赴臺老兵,但周玉蔻為了個人利益先后從國民黨投靠到民進黨和“臺聯黨”,常年以反對國民黨與大陸為臺灣親綠電視臺青睞。但周玉蔻因為生活作風糜爛也受到島內民眾指責。
一位和周玉蔻同臺上電視政論節目的臺灣學者表示,今天臺灣有些“名嘴”就像舞女,他們是按鐘計費的。“據我所知,為了打擊洪秀柱,周玉蔻和一位秘密商人簽了一個合約,一個晚上要上四家電視臺,談同一個問題。到明年大選前,周玉蔻收入預計超出上千萬元新臺幣。”
多位臺灣新聞同行表示,臺灣“名嘴”生存來源就是靠某些電視臺養著,或是一些特定政黨、政治人物,以及特定商人資助,只要給錢,他們什么都可以說,不管事情真假對錯。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臺灣 名嘴 民粹 誓將社會撕裂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