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工資“被平均”呼喚縮小收入差距
原標題:每日電訊:工資“被平均”呼喚縮小收入差距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了2014年不同崗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情況。數據顯示,2014年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969元,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表示,由于工資分布是典型的偏態分布,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于平均工資。
個人工資和整體平均工資之間有差異,不用統計專家來解釋,老百姓能理解這個簡單的常識。可是,既然知道二者之間的區別,為什么還有很多人滿心糾結呢?因為,除去統計數據可能存在誤差的因素之外,一個重要的現實原因是:當前各地的收入在行業、部門、階層之間差距過大,社會收入事實上的明顯“不平均”,卻要在統計上體現為“被平均”,反差鮮明難免感慨系之。
職能部門發布統計數據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準確、透徹了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是為推動和改進相關工作提供客觀依據。因此,平均工資的發布,不能僅僅當作例行公事發布一下就了事,也不能僅僅當作體現發展成就的“數據秀”,深入發掘并充分利用平均收入排行榜的價值,要從推動社會發展中來實現。
平均收入數據的最現實意義,就是可以通過對基礎數據的分析、歸納、梳理,發現收入差距的現實所在,為解決收入不平等提供借鑒和參考資料。從平均收入的統計結果中,可以了解各地區、各行業、各社會階層的收入分布狀況,可以分析出高收入階層和低收入階層的分布狀況。各級、各地政府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成果可以大有作為:可以幫助確立低收入群體增收目標,可以幫助梳理過高收入乃至暴利部門、行業并采取對策,可以幫助分析收入差距過大的社會主因,可以為縮小社會收入差距的改革舉措提供事實依據。
高度重視平均工資發布之后的信息應用價值,把平均收入的成果用來引導和促進“收入平均”工作,調整和完善公平、合理、和諧的社會收入分配制度,讓“紙間”的數據變現為更多“指間”的鈔票,這樣觸動現實的統計和發布才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價值。
編輯:水靈
關鍵詞:工資 被平均 呼喚 縮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