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謾罵不應成為輿論新常態

2015年02月13日 14:40 | 作者:秦磚|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近日,一張環衛工夫婦的心愿卡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中廣泛流傳,點贊的人是支持此舉,但也有人認為這屬于道德綁架,還有人掛出了一張賣鞭炮的老大爺的照片進行回應,由此引發了“環衛工PK賣鞭炮大爺 讓誰先回家”的論戰。一時間,“放炮”的話題成為輿論的關注熱點。

  弱勢群體現象是輿論熱點的重要源頭,易引發全社會的共鳴,但往往也會衍生出無限個公共事件的連鎖反應,如放炮者的群體心聲、賣炮老人的渴求、年邁環衛工人的愿望等等攪和下來,大眾的認知也仿佛出現了錯覺,媒體本身的報道視角和倫理選擇成為輿論批判的對象,媒體記者的身份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從監督方轉變為了輿論的被批方,被罵的好不痛快。

  現在在網絡上似乎不罵就不正常,但是罵也有講究,哲學、考古、量子技術這些高科技的不能罵,罵不對會露怯,要罵就罵記者、罵城管,罵那些門檻低、專業性不強的行業。比如鐵路!你賣票預售期短就罵不能與國際接軌,你延長賣票預售期就罵不好安排行程;火車超員就罵黑心掙錢,火車坐的人少就罵鐵路拉凳子;總之就是鐵路政策不變罵,改變也罵,絕對的“動次打次”,咋罵都不會錯。從這個意義上講罵鐵路比罵任何行業都安全。

  但是,這種罵聲是否就是一種輿論的正常態呢?是否就是說謾罵就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最好利器呢?我看未必,因為在罵聲中大家總是圍繞事物的片面去找對自己有利的觀點,而沒有去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本身所要面臨的環境和發展的規律。中國有個不太好的傳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社會公眾在這片罵聲中總是記得你的不足、你的弊端,而忘了你在這一過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勞,反而成為文明進步的絆腳石。

  在每年春運不斷指責鐵路的時候,卻沒有人去關注春運中為了保障出行而犧牲了與家人團聚機會的鐵路職工,讓鐵路職工在流汗的同時還要流淚!短短40天,鐵路要完成將近3億人往返的艱巨任務,其難度可想而知。你想回家他也想回家,鐵路職工難道就不想回家了嗎?把鐵路架在火上烤就有用了嗎?最終我們還是要靠這群默默奉獻的鐵路職工實現回家的目標,只有正確看待鐵路在春運中發揮的作用,你才能明白原來你的回家之路背后有如此之多的故事,你才能真正珍惜你手中的車票。

  謾罵不能成為也不應該成為輿論的新常態,應警惕部分媒體和網上的烏合之眾操控民意的真實意圖。要讓公眾看到我們社會中的正能量,媒體和網民要從自我做起,發掘身邊的先進榜樣與文明行為,讓弘揚正能量成為輿論的新常態,使輿論場真正發揮出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編輯:水靈

關鍵詞:謾罵 朋友圈 環衛工夫婦 放炮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 | 性色大全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 香蕉网在线日韩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