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構筑通關“高速公路”
自2015年5月1日起,海關總署啟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方式。這標志著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正在不斷向縱深推進。在某種意義上,這既是“一帶一路”戰略在具體操作層面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帶一路”戰略在宏觀層面上把藍圖變為現實的關鍵。因為,以此為契機,作為戰略合作的重點內容——貿易暢通,才能真正形成國際貿易大通道的通關“高速公路”,才能為中國與新絲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全方位投資合作奠定無縫對接的現實基礎。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面對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動,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進而提出的旨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宏偉構想。既需要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來推進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也需要加快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形成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在陸路方向上,尤其需要依托新絲路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打造好新亞歐大陸橋。顯然,海關的通關效率和便捷程度將會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關節點。在這種意義上,海關必須加大對沿線重點中心城市的區域通關串連,實現國際經濟合作與國內區域經濟布局調整緊密銜接。在國內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通過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一方面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進行了積極的鋪墊,另一方面也為推動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提供了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制度基礎。
按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基本思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國內各省區的十個城市,將開展海關通關業務的一體化運行,由此推動口岸部門實現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消弭長期存在于海關與進出境檢驗檢疫部門之間的合作真空。通過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深度合作,將會進一步強化跨部門合作、跨地區協作、國際合作,打造成型貫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通關高速路,帶動整個區域在更高水平上的高層次對外開放,構筑更加順暢、便利的國際通關大通道。由此而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十個海關將呈現出“十關如一關”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全面開放壯景,成為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愿景與行動的具體載體和平臺。
改革實施后,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相關外向型企業,自此便可以自主選擇向經營單位注冊地、貨物實際進出境地海關或其直屬海關集中報關點辦理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手續。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選擇口岸清關、轉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等任何一種通關方式。顯然,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商品自由流通,也是深化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前提——通關便捷快速。與此相對應,在管理上就需要以開放思維把國內區域市場聯通為國內統一市場,進而走向國際統一市場,這也是一個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必由之路。
區域通關一體化,還要取消對所在區域的報關企業跨關區從事報關服務的限制,允許報關企業“一地注冊、多地報關”;允許區域外報關企業在區域內設立的分支機構,在區域海關直接報關;允許許可證件證面簽注口岸為區域內任一口岸的貨物(除國家明確實施口岸限制管理措施的貨物外),在區域內任一海關辦理申報驗放手續;報關單所涉貨物可由企業根據物流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在口岸或屬地海關監管場所實施查驗。顯然,這是對企業在市場經濟運行中主體地位所應有的一種尊重,是在改革開放中推動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機制創新,體現了管理機構對于企業自主經營的公正精神。
開放在路上,改革要深化,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創新體制機制,“一帶一路”戰略的縱深推進尤其需要類似海關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所體現出的創新精神。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重慶市委副主委、重慶市政府口岸辦副主任)
編輯:水靈
關鍵詞:一帶一路 戰略實施 構筑通關 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