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謹防春游變“春憂”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近年來,全國不時曝出學校組織春游出現安全問題的事件,學生受傷或遇難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傷害,不少學校在壓力之下,組織學生春游的熱情降至冰點,進而投鼠忌器,不敢再組織春游活動,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甚至發出“春游禁令”。春游對孩子們近乎成為一種奢望,對家長、學校和社會來說,也變成了“春憂”。
因“春憂”而放棄春游是一種因噎廢食的舉動,把學生保護在“課堂”里,懶于或不敢組織活動,既不會萬事大吉,也是不作為的表現。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自古以來,游是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就是帶著學生周游列國,邊游邊學,這也是現代學校為何要組織學生在適當時節旅游的歷史淵源,游學屬于素質教育下的社會實踐。”一個少年能在充滿希望的季節里走出去,接觸不同的地域、文化、人群,不僅可以磨煉學生意志,開闊學生視野,培養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而且還可以利用自然和地方人文景觀擴大教育空間,進一步豐富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對于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謹防春游變“春憂”,就需要相關各方的共同努力。
針對一些學校因為擔心安全不組織學生春游等集體活動的做法,首先需要學校有自我促進、勇擔責任的意識。事實上,只要肯花精力把前期工作做得更細致些,在活動前制定和落實安全應急預案,落實管理責任,很多風險是可以規避的。其次也需要主管部門和社會的共同配合:一是要有效解決經費來源。在安全之外,很多學校還擔心春游時向學生收取必要費用觸及到“亂收費”的高壓線。二是可以通過學校、景點、旅行社、主管部門共同參與,保障學生安全。三是家長也可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春游活動,既可以照料孩子,把安全的工作細化到每一個家庭之中,又多了一次與孩子親近的機會。
編輯:水靈
關鍵詞:謹防 春游 春憂 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