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給僻姓取名提個 一攬子解決方案
一則熱門新聞說,浙江桐鄉有個操姓男子因為起名差點兒鬧離婚。事情緣于男子姓操,老婆覺得孩子取什么名都不中聽,要孩子跟自己姓。這樣一來操姓男子不干了,說不跟他姓就離婚,鬧得雙方家長也摻和進來。說老實話,我有點兒疑心這則新聞的真實性,因為男子并不是突然姓操的,相親的時候、談戀愛的時候,女子完全可以預見到日后如何起名的“尷尬”,何以孩子要生了才突然覺得成了問題?存疑而已,不去較真。
操成為姓,也許有傳統姓氏文化豐富多彩的成分。《百家姓》作為宋代編纂的童蒙教材,早已深入人心,實際上我們的姓氏何止千家、萬家?但是究竟有多少,迄今卻沒有精確的統計,真是一件憾事。借助基本上定形于十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這種統計完全可以做到,不難嘛。可惜我們看到,最近的一次,也就是截止于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也只是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距第七次普查還有5年,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彌補缺項,這也該算是家底的一種吧。網絡時代,信息發達,稀有姓氏或曰僻姓便日益浮出了水面。操姓屬于其一。實際上操行、操守什么的,我們日常都掛在嘴邊,不會有任何歧義。問題在于它的一字多音,而多出的那個音又是口語中常用的作為動詞用的詈詞。詈到似乎可以這么認為:人越粗鄙,使用的頻率越高。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操姓取名成了一件頗為棘手的事情。
在這則新聞的后半段,操先生的老婆看在孩子面上讓了一步——只要能取出好聽名字,就跟操姓。因此操先生在網上呼吁:“希望大家幫幫忙,想想孩子的名字。”有網友馬上支招說叫“操盤”,這樣以后肯定是個炒股奇才。顯然,人家是嚴肅地求解,他在這里是調侃、開涮,殊不可取。我在想,國務院前幾年就公布了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制定的《通用規范漢字表》,里面的漢字共收了8105個。這么龐大的漢字儲備力量,無論與怎樣的姓氏進行組合,都勢必能有圓滿的結果。小子不敏,乃嘗試代擬若干。操介、操立,皆操守意;操存,執持心志,不使喪失意;操決,決斷意;操持,掌握意;操觚,喻寫作;操左券,喻事成皆有把握。如此等等,我覺得都不錯,不僅讀起來響亮,寓意也非常正面
在同一則新聞中,還有雞姓人士尋求取名。我忽然又想,那些貌似“不雅”或難于與其他文字組合成名字的姓,何妨考慮一下追根溯源?因為我們都知道,傳承至今的姓未必就是祖先的姓,歷史上因為避諱、避禍或者別的什么原因,改姓的著實不少。比如西漢著名的經學大師疏廣,其曾孫疏孟達王莽時因為避難,便不得已“去疏之足而為束”,改姓了束。比如武則天把虺、蟒、蝮等青蛇、毒蟲之屬,一概被當作姓氏“賜予”她的敵人,借以泄憤。又比如宋代文彥博、文天祥,其祖先在五代時還是姓敬,為避“兒皇帝”石敬塘的諱而改姓文;兒皇帝倒了,他們又姓回來,但宋太祖趙匡胤的爺爺偏偏叫趙敬,他們只好再去姓文。早幾年換發二代身份證的時候,陜西商洛市商州區312名“茍”姓人成功改回祖姓之“敬”,依據的也是這段歷史,但說他們的祖先是將“敬”字去“文”而存“茍”。對這種說法我沒有絲毫研究,或許一姓拆成了兩姓吧,不排除這種可能。
綜上所述,鑒于大量僻姓的存在,在下就想提出一個解決取名的一攬子方案:一方面,開動腦筋,在姓與名的組合上充分運用智慧,體現出漢字的魅力。另一方面,倘若對自己姓氏的字眼心有芥蒂,不妨探究其所從來,是祖先原本姓此,還是外力之所強加。倘是后者,完全可以“正本清源”,把顛倒了的姓再顛倒回來。兩者疊加,都未嘗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總之,哪有活人被尿憋死的道理?
編輯:水靈
關鍵詞:取名 僻姓 姓氏 一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