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出口“馬車”未廢,仍是經濟發展重要動力
今年1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按照美元計算,201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為3.4%,出口增速為6.1%,低于年初預定的進出口增長7.5%左右目標,已連續3年未達到預定目標。分析人士認為,受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低成本比較優勢削弱、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影響,進出口增長高達兩位數的輝煌局面難以再現。甚至有輿論認為,出口不行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只剩下投資和消費兩駕。一些學者也認為,出口拖了經濟的后腿。那么,出口這駕馬車真的廢掉了嗎?
實際上,出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不僅限于拉動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內涵也不只是經濟增長,還包括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區域協調等諸多方面。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雖低于預期,但從外貿的實際運行及其貢獻看,外貿發展已經進入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的新常態,出口仍是經濟發展重要動力。
我國外貿增長仍高于全球貿易增長,貿易大國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據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14年全球貿易增長約3.1%,我國外貿增長高于全球。2014年前11個月,我國出口5.7%的增幅也遠好于美國3.1%、歐盟2.6%、日本-2.9%的表現。因此,我國外貿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保持高增長,有力拉動轉方式、調結構。2014年前11個月,我國計算機集成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8.7%、21.3%、20.8%,軌道交通設備出口增長15.5%,汽車及零配件出口增長12.9%,增速均大大高于平均出口增速。軌道交通、民用客機等大型成套設備還實現了對發達國家出口。這表明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外貿新比較優勢正在形成,出口質量和效益正在提高。同時,出口商品結構的積極變化也會有力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
中西部地區在全國外貿中的比重繼續攀升,有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14年前11個月,在外貿弱勢增長的情況下,中西部地區出口仍保持較高增速,中部六省出口增長14.5%,西部地區增長25.7%,中西部地區在全國外貿中的比重攀升至13.5%,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外貿出口強勁增長帶動外貿出口區域結構優化,促進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
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繼續擴大,經濟活力和內生增長動力增強。2014年1至11月,民營企業繼續發揮引領外貿增長的積極作用,進出口增長6.2%;而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僅增長2%,國有企業則下降0.9%。201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值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4.5%,比2013年上升1.2個百分點。這說明,外貿經濟的活力進一步增強。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內生增長動力正在形成。目前,多數外貿企業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并把開拓市場和提升競爭力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不少外貿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并購等領域表現活躍。這些新的貿易方式和商業模式有可能發展成為未來外貿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目前,社會上對外貿發展存在誤解。有人認為我國外貿出口存在質量不高、消耗資源等弊端,甚至提出“出口無用論”。不少出口企業也抱怨國家不重視出口,甚至說國家不再需要擴大出口了。顯然,這些觀點和想法都是錯誤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這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對我國外貿出口地位作出的科學判斷,也是對外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僅充分肯定了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積極作用,也相當于批駁了“出口無用論”等錯誤觀點。
實際上,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措施,其政策效應還將繼續顯現,特別是通關改革的紅利將不斷釋放。當前,主管部門應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寬松便利化的發展環境,因為只有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業務發展上。對外貿企業來說,應看到當今世界正處于科技革命前夜,機遇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企業。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只有順應變化,調整生產和經營模式,加快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迎來明媚的春天。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3日 07 版)
編輯:曾珂
關鍵詞:出口 經濟發展重要動力 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