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銳評
減古詩就是減負嗎
要想真正給下一代減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且可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是一兩個小動作就能解決的。希望教育部門做動作的時候,能夠更實事求是一些。
媒體報道,上海一年級新課本中,刪除了全部古詩,以此為小學生減負。大多數的網友不認可此舉措。
從課本中刪除的古詩來看,無一不是淺顯易懂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或者“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以現在的小學生的理解力會很難嗎?即使不理解,背誦這樣20個字的順口詩句會很難嗎?
再看看課本中保留的那些課文,以《小海馬》為例:“我叫小海馬。我生下來的時候,很小很小,像一顆小花子兒。媽媽親一親,把我抱給爸爸。爸爸親一親,把我抱進他的口袋里……”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不認為這樣長度的文字能夠比一首五言絕句對孩子更有用。而且誰能確認現在見多識廣的孩子們不會質疑這一小段文字中的生物學錯誤?假如孩子們在課堂上提出(當然可能有這種勇氣的孩子不太多)海馬沒有手,老師有沒有能力給孩子講清楚藝術夸張和現實的關系?
雖然大學學過一些淺顯的教育理論,但是不在教育一線也沒有教育研究的背景,筆者不敢對教育的理論問題有太多置喙,所以不敢說背誦古詩對小學生有沒有好處,但是作為一個中文系畢業(yè)生,我一直很羨慕臺灣的同行,他們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出口成章,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甚至佛經道藏,據我問過的人告訴我說,都是小時候背的。所以我一直都不明白,放著五千年積攢的那么多華文美句不學,我們的課本為什么要用類似《小海馬》這樣的白開水作為啟蒙教材。
再進一步說,刪除了古詩就真能減負嗎?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些被刪除的古詩最終的吸收渠道——作為老師的課外閱讀輔助,作為教育機構收費補習班的課文,作為家長的自動添加練習……估計有點追求的家長都不會放過這一課的吧?那么負又減在哪了呢?
教育減負問題牽扯甚廣,既有現在教育體制的問題,又有國人教育觀念的問題,還牽扯了現在中國發(fā)展的大背景——例如龐大人口基數下的公共資源不足問題、發(fā)展機會的分配公平問題等等,絕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楚的。同樣,要想真正給下一代減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且可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是一兩個小動作就能解決的。所以筆者希望,我們的教育部門做動作的時候,能夠更實事求是一些。(郁曉東) [返回光明網首頁]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減負 古詩 課本刪除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