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策論
讓新環保法成為治污的真正“殺手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在北京表示,環保等執法部門也要敢于擔當,承擔責任。對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問責,瀆職失職的要依法追究,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锏。(3月16日 新華網)
長期以來,在我國有著這么一種觀點: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是兩難的選擇,發展經濟必然導致環境污染,注重環保則必然以犧牲經濟發展速度為代價。在這樣的思維主導之下,我們的改革開放在繁榮社會經濟的同時,也讓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環境污染業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環境保護也越來越成為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近年來,我國開始將環境保護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手段,環保工作一直在推進,然而,治污狀況始終不容樂觀,環保面臨的壓力也持續加大:全國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超標;城市河道和內湖污染嚴重;農業面臨污染形勢嚴峻;城市污染有向農村加速轉移的趨勢……之所以出現這些惡況,根源之一就在于環保法律不“嚴”、環保執法偏“軟”——環保部門執法甚至被稱為“沒牙的老虎”。
毋庸置疑,正是因為缺乏核心的制度安排和強大的執行保障,才導致過去多年我國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我們應當清楚,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只有用最嚴密的制度手段加以嚴控,才能形成治污“合力”;只有用最嚴格的執法手段加以嚴打,才能實現有效遏制。
實踐證明,環保執法力度的強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環保法的制定,法律體系的完善是延伸執法力度、強化執法管理的后盾。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針對執法手段偏軟、處罰措施不到位等頑疾,賦予了環保部門查封扣押、停產關閉等新的環境管理職權和對違法行為的打擊手段,并特別規定對相應環境違法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或啟動刑事司法程序……充足的執法依據,讓環保部門“坐穩”了環保執法主體地位。
“治理要抓住關鍵”,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理解為治理污染首先要治理“執法主體”,這就是抓住了關鍵。隨著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我們應當意識到,對于環保執法部門這個“治理主體”而言,法律賦予其更大的權力,也就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并不是只有大事、大禍或濫用職權、違法行政才被問責追究,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工作不細、效率低下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行為也同樣有可能被問責。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史上最嚴”環保法,必只有得到“史上最強”的執行,才能真正成為治污“殺手锏”。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環保執法部門應充分發揮執紀監督問責職能,用鐵的決心、鐵的手腕、鐵的執行力主動出擊,大刀闊斧“鐵腕治污”,堅持有案必查、違法必究、有責必追,切實打出權威性、形成震懾力,真正成為“上了利齒的老虎”。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環保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環保法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才能真正喚回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美好環境。
編輯:水靈
關鍵詞:新環保法 治污 殺手锏 美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