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保護濕地:捍衛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
——全國政協“推進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常委、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尚勛武:
加強長江故道群濕地保護 保障長江中游生態安全
幾個世紀以來,受自然裁彎及人工裁彎的綜合影響,長江中游下荊江河道周邊最終形成了長江故道群濕地,包括天鵝洲、黑瓦屋等。目前故道群濕地保護上存在幾個問題:一是保護面積偏小,管理體制存在分歧;二是區域內人口數量快速增加,環境惡化;三是生態用水與生產生活用水矛盾突出;四是漁業資源過度開發,生物多樣性下降。為此,建議:
一、 加快濕地保護區建設、規范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建議將天鵝洲故道和黑瓦屋故道聯系起來,形成一個以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生境為重點的“天鵝洲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擴大現有濕地保護區面積,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
二、 采取措施,控制各大小洲灘和邊灘的人為活動。提高故道濕地周邊地區農業技術水平。對故道濕地內部及周邊灘涂區域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回收處理、達標排放,杜絕現有洲灘邊灘農業開發,擴大麋鹿及珍惜鳥類棲息范圍,逐步恢復自然濕地植被。
三、 實施濕地生態補償機制,轉變故道群濕地的區域經濟發展方式,采取措施對故道內漁業活動進行嚴格規范,制定和實施合理有效的生態補償標準,引導專業漁民上岸,并對上岸漁民提供轉產培訓和替代產業的引導基金支持。利用生態補償機制幫助濕地所在地在不破壞并有利于故道群濕地原有生態自然系統的前提下發展濕地生態經濟,為漁民提供旅游服務業就業崗位,減輕人類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四、 實施江湖連通工程,系統勘測規劃,慎重科學決策,疏浚故道水系,提高濕地代償、自償能力、自救能力和汛期調洪能力,恢復濕地生態功能。
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
借助長江經濟帶建設 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同時,要加強長江水環境與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在戰略規劃階段高度重視、科學規劃。
目前,長江經濟帶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有:長江流域局部江段水體污染嚴重,69%湖泊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濕地退化,導致湖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長江漁業資源嚴重枯竭;長江流域水鳥棲息地的減少和破壞直接威脅著眾多稀有鳥類的生存;珍稀物種生存面臨嚴峻挑戰。為此建議:
一、 借助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二、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條例、辦法等,嚴格落實《長江流域綜合規劃》。三、科學規劃長江經濟帶產業結構,杜絕化工、電鍍、印染、造紙等重污染行業落戶。四、以水功能區劃為基礎,嚴格控制入江排污控制量,加快點源和面源污染治理。五、慎重建設重大水生態修復工程,著力改善長江與鄱陽湖和洞庭湖關系,促進河湖健康。六、明確單一部門管理沿江濕地,解決“多頭管理、誰也不負責”的問題,切實保護濕地范圍、水質、棲息地等關鍵生態要素。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
濕地保護應實行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天然濕地面積逐年減少,濕地被污染、濕地生態系統被破壞的趨勢沒有根本遏制。主要問題有:一是灘涂圍墾與濕地保護矛盾突出,存在過度圍墾趨勢。二是隨意侵占、填埋濕地及破壞濕地生態的情況時有發生。三是水質污染嚴重,濕地功能退化。四是過度漁獵、棲息地減少,濕地生物多樣性下降。五是外來生物入侵,對濕地生態系統構成威脅。六是森林植被質量不高,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針對濕地保護的嚴峻形勢,建議:
一、 加快國家層面的濕地立法工作。濕地保護應實行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目前部分省、市根據本地實際自行制定的濕地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無論從法律效力還是在管理成效上都不及國家層面的立法。
二、 加快出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濕地生態補償制度是以經濟措施為主,綜合運用財政、稅收、市場等手段,協調濕地生態系統利益關系的一種制度。長江流域在實施財政反哺濕地生態保護政策上可先行一步。
三、 列入各級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指標。充分發揮政府考核的導向作用,以保障濕地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通過深入調研和科學分析制定濕地保護考核評價體系,明確考核評價內容。
編輯:薛鑫
關鍵詞:保護濕地 全國政協 推進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 雙周協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