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爛尾項目漸成刺眼“瘡疤”:教訓不能“爛”在土里
新華社杭州1月23日電題:爛尾項目漸成刺眼“瘡疤”:教訓不能“爛”在土里
新華社記者呂昂、商意盈
武漢等多地接連有購房者遭遇“新房變爛尾”;“杭州最牛爛尾樓”進入等待竣工的第16個年頭;被網友戲稱為“秋褲樓”的蘇州地標建筑“東方之門”拖延11年、第四度延期交付……種種“爛尾項目”已成為一道尷尬刺眼的風景。
建筑項目爛尾,緣由各異,但共同的結果是,對城市空間資源形成了一種浪費,也不同程度地侵害了社會和公眾的利益。面對一道道城市瘡疤,相關的反思必不可少,責任追究也應提上日程。
刺眼的風景,真實的痛
位于杭州市文三西路豐潭路口的那幢水泥鋼架大樓頗有些“鶴立雞群”。這座1999年拿地、2006年開工的“杭州最牛爛尾樓”隨著新年的到來也進入了等待竣工的第16個年頭。“每天都像在施工,但就是沒什么變化。我家孩子都快從小學生讀成大學生了,它都還沒建成。”家住附近的韋先生告訴記者。
在蘇州,想要看到爆紅網絡的“秋褲樓”東方之門也還要再等等。這座本該在2008年竣工的蘇州地標直到2008年才真正動工,前后11年間已三度違約的這座爛尾樓本將在今年1月交付,但按照目前的進度難以避免第四度延期。
爛尾,不光是刺眼的風景,對于武漢江夏區宏德嘉園的多位購房者而言,更是“真切的痛”。省吃儉用攢下的錢本以為能換來溫馨的新房,誰曾想卻因開發商違規操作及債務糾紛被查封,還沒完工就成了“荒樓”,連購房合同都被查出不是正規的。
爛尾緣由“各有各的不幸”
開發商拿地、施工的成本可不低,怎么“舍得”讓好好的樓建著建著爛尾了呢?業內人士表示,出現爛尾樓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資金跟不上,而包括區域規劃調整變更、開發商“捂盤惜售”等原因也會導致樓被“爛在一邊”。
像“秋褲樓”等交付時間一拖再拖的爛尾案例,主要就是由于資金緊張、跟不上工程進度,施工單位延長工期甚至暫時性停工導致。一位資深項目施工經理告訴記者,這一類爛尾相對還算是“有盼頭”的,開發商往往只是受制于資金壓力,但開發的意愿還在,一旦盤活資金了工程就會繼續下去。
記者了解到,“杭州最牛爛尾樓”,15年間歷經城市行政區劃變更、地塊規劃調整,又遇上征遷糾紛,還由于開發商建設中又提出建設12層地下車庫等新方案,導致工期一再拖延。
但也有部分爛尾樓從誕生伊始就是帶著“原罪”的。像武漢等地近期爆出的爛尾樓事件,開發商本身就違規開發、擅自擴建,甚至連開發資金也是“東拼西湊”,諸如此類的項目則極易陷入債務糾紛,而違規操作導致的爛尾局面更像是“預埋的深坑”,讓普通購房者“防不勝防”。
教訓不能隨項目一起“爛掉”
雖然一些爛尾的商業開發項目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以“看笑話”,但爛尾樓是對本就日趨稀缺的城市空間資源的嚴重浪費。消費者如果落入“爛尾陷阱”,就會造成財產和精神上的巨大損失。
山東濟南“第一爛尾樓”、涉及2000余名購房者的三聯集團彩石山莊房地產爛尾樓案中的白領公寓、水晶花園兩個項目日前結束了司法處置工作,共向購房者發放執行款8.2億元。這起爛尾樓案件,2000余名購房者經歷了苦等8年無法收房的漫長煎熬。而從全國來看,多地不少類似糾紛的維權往往還需持續更長時間。
同時,開發商在面臨“爛尾危機”時也應該主動站出來擔負責任,盡可能尋求延續工程的機會,實在“無力回天”也必須積極配合、依法賠償消費者損失,切不可妄圖“拍屁股走人”。
對于政府部門方面的責任,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認為,首先政府相關部門在出臺規劃時必須有長期性和預見性。對企業必須加強監管,不能讓責任和爛尾樓一同“爛在土里”。“出現‘爛尾征兆’相關部門要按規定處罰;按規定要求開發商拿地時使用自有資金的,就不應該對于利用房地產信托資金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楊建華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爛尾 項目 刺眼 爛尾樓 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