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2014“三農”回望:預計涉農投入1萬億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8527元
原標題: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飛夢想——2014年“三農”回望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這是一場對持續了數千年的小農模式進行的根本變革。我國正站在告別小農生產模式,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關鍵時刻。自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來的一年里,黨中央、國務院明晰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釋放被束縛的生產力,神州大地春潮涌動。
農興國強。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飛。
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作為重中之重,繼30多年前的農村“大包干”改革后,吹響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新一輪號角,勾畫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新藍圖
一個月前,一份被譽為開啟中國農村第二次革命的農村土地改革方案對外公布。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
這項改革是2014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推出的重磅改革之一。
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我國農業發展迫切需要走進“提質增效”新階段。
“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制造大國,城鎮化30多年趕上了發達國家兩百年的成就,信息化基本和發達國家同步,但‘四化’中農業是短板。”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分析指出,我國農業距離現代化差距如下:
——農業仍處于小戶經營的小農模式:平均每個農業生產經營戶只能經營9.1畝耕地,每個農業從業人員只能經營5.2畝耕地,一個農業從業人員一年的純收入只有2500元。
——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雖然超過60%,但與發達國家仍相差幾十個百分點,玉米、棉花等作物機械化仍處于較低水平。
——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我國目前中低產田占耕地面積約為三分之二,全國有一半望天田。農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設施老化。
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有5年多時間。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成為決定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如期實現的關鍵之舉。2014年,“重中之重”一詞成為中央涉農文件的常用詞匯。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一系列“重中之重”的農村改革政策相繼出臺——
確定了中國碗裝中國糧的方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制;實行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當產品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補貼農民;當產品市場價格升高導致物價總水平上漲過快時,補貼低收入群體。
明確了加快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土地改革政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開始實施,5年內完成;《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出臺,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全能改革進一步推進。
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
讓農村成為美麗鄉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
開啟戶籍制度改革,明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實行半個多世紀的“農業”與“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退出舞臺。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2014三農回望 小農模式 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