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戒網癮機構亂象:資質亂 團隊亂 手段亂
網癮學生與教官關系緊張
體罰很難避免
不規范的治療方式,背后還可能隱藏著潛在的暴力,有媒體梳理了近年來報道的全國12例治療網癮機構出現的案件,超過9成涉事機構存在體罰學生情況。
一家戒網癮機構的負責人表示,他們接受的網癮孩子都是由父母送來的,“沒有孩子是自己愿意的,有些孩子是父母用善意謊言騙來的,有些孩子是我們配合父母帶進來的。”
北青報記者通過對多個戒網癮機構的觀察,在封閉的管理過程中,體罰確實容易發生,且不易被監察。多數機構的管理制度是,孩子必須完全脫離父母,父母只能通過電話來向老師確認孩子的情況。啟德勵志教育咨詢中心的負責老師表示,在剛開始的兩個月內,學生與老師確實處于較高的對抗狀態,在學生十分不聽話的情況下,教官只能通過“加訓”的方式來馴服。
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為了避免“體罰”質疑,讓家長全程陪同孩子治療,他們表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教官偶爾也會與學生有些肢體上的沖突,“我們有個規定是,學生打教官,若教官不還手,我給教官1000元的獎勵”,負責人陶然表示。
調查
什么算網癮癥?
目前尚無定論
哪些條件可以被認定有網癮?哪些孩子需要接受網癮的專業治療?在繁雜無序的市場中,這一標準完全缺失。
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個部門聯合發布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成癮綜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確提出,“目前我國尚無符合國情的網癮診斷測評量表的現狀,要調動研究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網癮診斷測評系統”。
在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管理人員見到北青報記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幾頁A4紙打印出來的網癮診斷的9大標準,他說這一標準雖是他制定的,但已經被美國精神病協會采納。
對于“9大診斷標準”,其他戒網癮的培訓機構卻并不理會,按照啟德勵志教育咨詢中心的說法是,“誰說網癮是種病,我們接受有網癮的孩子,但不接受有病理的孩子”,既然不接受“病人”,也意味著不需要任何診斷標準。
被送進來的孩子到底怎樣算是患上“網癮”,更多的是靠家長和戒網癮機構之間達成一種默契。記者采訪到一個正在接受“治療”的河北家庭,母親說她已經帶著孩子在北京求醫四年了,他們家孩子的癥狀是嚴重嗜睡,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但是只要一上網就不再有嗜睡問題。為此,她帶著孩子看了北京五六家三甲醫院,檢查過大腦,都顯示正常,有醫院認定孩子有“發作性睡病”,但沒法治療,最后只好找了家戒網癮機構試一試。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北京戒網癮機構亂象 戒網癮 河南 網癮 手段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