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中國養老保險缺口逐漸擴大 單靠財政補貼不可持續
補缺口需多管齊下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預測,2011年至2100年的90年間,在“中成本情況”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綜合精算結余是-12%。這意味著,如果想讓基金達到平衡,只能把養老金替代降低12個百分點,或者把養老保險的繳費率提高12個百分點,而這在現實當中都不具備可操作性。如果要彌補精算缺口,90年間所需外部籌資金額占GDP的平均比重為1.98%,占財政收入的平均比重為11.64%。“連續90年每年拿出一成多的財政資金用來補貼養老保險,怎么可能?”
在部分地區,養老金對財政的負擔逐年增長。據上海人社局的數據,上海市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從2010年起突破100億元,財政每年補貼也超過100億元。到2020年,上海可能面臨831億元的養老金缺口。廣東省人社廳官員曾向媒體透露,財政要為納入社保的事業單位人員補繳其工齡測算的工資額28%的養老保險費,就算每個職工平均補繳十年,那至少也要幾十億元,如果再算上按工資額的16%繳納職業年金,數額將更不得了。
新增社保繳納人數增速有限,財政資金又不能完全彌補養老金缺口,未來養老保險基金收入該靠什么?專家建議,應改革現行養老金運行機制,基礎養老金應由財政部負責預算和籌資,社會保障經辦機構計發,銀行支付;個人賬戶涉及到養老金受托人,應當由國務院負責,建立多部門參與的決策機制,參照和改進企業年金的模式,建立具有信托文化的市場運行機制、信息披露制度。也可利用央企“紅利”彌補養老資金虧空,使“紅利”流入醫療、養老等領域充實社會保障資金,而非簡單進入政府財政“大賬”。
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應對養老金缺口還需促進其保值增值。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如果部分養老金能持有股票資產,從長期來看是抵御通貨膨脹的好辦法。建議成立一個統一的投資機構,專門負責養老金的投資,其投資策略應該是多元化的,證券投資、股權投資、實業投資均可涉及。記者 趙靜揚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養老保險 財政補貼 養老 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