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65年飛渡滄桑:中國從“站起來”到“全面復興”
(四)
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發展,國民經濟從一度瀕臨崩潰發展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中國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矚目成就。
“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中國加速推入了世界舞臺中心。”于沛說,日益繁榮強盛的中國作為世界秩序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正成為全球歷史進程的重要影響者之一。
人們說,從1840年開始,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已經走過170多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離這個目標這么近。
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實現現代化,并進而在本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被稱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要實現這樣的夢想,仍有許多艱難險阻:經濟增速下行的壓力,貧富差距的困擾,不穩定的區域安全,反恐、環境、氣候等非傳統挑戰,以及難以預測的災害和來自外部世界的種種“不理解”等。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說:“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
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體部署,涉及60項改革措施。
將于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則將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中國正通過頂層設計實現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從“善政”走向“善治”,有望進一步清晰地定位執政黨、政府、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說,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他主張,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專家指出,中國所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要是關照過去、現實與未來的縱向時空概念,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是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的樹立。
在今天世界上,人口總數已達70億,中國人口有13億多,約占全人類五分之一。在今天的中國,人們更善于從全球乃至宇宙的視角去思考各類問題。中國人期盼生活在安康的環境之中,讓饑餓、貧困、戰爭、暴力遠離中國,也遠離全人類。
在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國堅定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跑道,65歲的新中國在關鍵時刻再度助跑,向“兩個百年”夢想沖刺。
如費正清所言: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宇宙,充滿變化、對比、尚未解決的問題和較多的人口——他們無論如何都必然要生存下去!(參與采寫:白旭、余里)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滄桑 65年 中國 復興 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