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為了生命的永恒
楊東文的11年勸捐路
“年滿18周歲,沒有法定傳染病,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就可以就近到戶口所在地的紅十字會去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如果你在沈陽,我們也可以上門登記……”這是楊東文在電話中耐心地向咨詢者介紹器官捐獻的條件和報名方式。
初中學歷,職業是一名保安,在器官捐獻這個對很多人而言稍顯陌生甚至有所抵觸的領域,45歲的楊東文已經默默堅守了11年。
2001年,遼寧省紅十字會號召市民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楊東文所在的中老年自行車隊申報成立了“紅十字會自行車宣傳隊”,在騎行健身的同時,宣傳捐髓救人知識。3年后,了解到器官捐獻缺口,楊東文發起成立了遼寧省自愿捐獻遺體器官志愿者俱樂部,成為國內最早宣傳捐遺的志愿者俱樂部。
工作初期,他數不清面臨過多少冷嘲熱諷、白眼甚至辱罵,有在病床前家屬堅決反對,最終反悔的;有根據捐獻者電話上門登記卻吃到閉門羹的……但楊東文從未放棄,他堅信自己工作的意義。為了不錯失任何一個電話,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在家里、單位和紅十字會,他準備了3個背包,里面有各種材料、表格,以便接到捐獻者電話可以隨時出發。
“像他一樣選擇幫助別人,讓生命延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2014年5月,義工吳紹新的捐贈遺體告別儀式上,楊東文說。每當有捐獻者去世后,他都盡可能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幫逝者擦身、穿衣,主持葬禮,這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慰藉。他積極幫捐獻者申請政策,促成了遼寧省第一座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廣場建設,以及沈陽市《關于免除人體器官捐獻者部分殯葬服務費》文件的出臺。
志愿服務10余年,楊東文坦言最對不起家人。他節假日大多在外面做宣傳,一年陪妻子逛不了一回街。他收入微薄,卻為志愿服務前后花費3萬余元,一家三口至今還住在房齡30多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
在楊東文和遼寧省紅十字會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遼寧報名參加人體器官捐獻的志愿者人數已經超過2000人,實現捐獻遺體300多人,有60多人因角膜移植手術而重獲光明,40余人因器官移植獲得新生。
讓楊東文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眼角膜捐獻、器官捐獻。“挑戰世俗,把有用的器官留給需要的人,讓生命結束得更有意義。只要這份工作還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干下去。”楊東文說。
(王瑩)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勸捐 楊東文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