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旅游紀念品,為何多為“地攤貨”?
核心提示
本應成為旅游目的地獨一無二名片的旅游紀念品,頻繁地以相同姿態出現在全國各地旅游景點,“毫無特色”“同質化嚴重”成了我國旅游紀念品市場的尷尬標簽,也讓不少愛好購物的游客頗感無奈。一千個景點共享一個旅游紀念品,并非笑話,也無夸大,什么導致了旅游紀念品“大眾臉”的存在?“千景一品”的怪圈又該如何破解?
旅游紀念品千篇一律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計,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國,但旅游業存在結構性不合理、旅游收入分配明顯不均的弊端。在發達國家,旅游購物要占到旅游經濟的40%-60%,而在我國卻不足20%。在旅游財產諸要素的經濟形態當中,旅游購物仍然是制約中國旅游業發展的軟肋。】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德謙、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石美玉在《當代中國旅游購物研究》一書中表示,旅游購物不僅是旅游活動中與游、娛、食、住、行等平行的供求要素,同時也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組成。旅游購物是目的地特色引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旅游購物對象的“旅游商品”甚至成為旅游的第一引力。
地位如此重要的旅游紀念品,在我國卻面臨著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以前出去玩兒還愿意花心思挑選些小物件作為自己每到一地的紀念,后來發現,很多景點賣的東西都一樣。在西藏挑選的手鏈,到了麗江看到一模一樣的手鏈,東南西北走一圈,帶回來的東西沒差別。慢慢地,我也就不大愿意在旅游景點買紀念品了。”說起旅游紀念品,旅游愛好者陳渝牢騷話里含有一絲無奈。
和陳渝有相同感受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去一個地方旅游,總想帶些有特色的物品作為紀念。但現實的情況也許是,這些紀念品都是某些小商品基地批量發往全國各地的相同貨品,帶回家后常常被遺忘在角落;消費者也在這樣一場場和同款紀念品的“重逢”后,逐漸喪失了對旅游紀念品的興趣,對旅行地的印象也大打折扣。
劉德謙表示,研究顯示國內旅游者普遍認為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不強。
“很多游客在不同的景點總能看到似曾相識的紀念品,而且這些紀念品大多制作粗糙。相比之下,臺灣的很多旅游紀念品制作更加精致,并且和特定的地域、特定景點的資源與風格結合緊密,具備特色又不是隨處可見,能吸引不少游客購買。”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告訴記者。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旅游 紀念品 創意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