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林毅夫:中國經驗具有世界意義
發達國家率先進入現代化、工業化,原因就是18世紀中葉以來,技術進步速度不斷加快,產業不斷升級。中國的發展趨勢也不例外。
“今日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狀況非常相似。如果非洲各國能夠充分汲取中國改革開放形成的經驗,并結合本國具體國情,一定能在未來的20至30年內保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間,中國企業的經驗、資本和技術,能夠發揮比現在更大的作用,從而實現中非經濟的雙贏。”
3月20日,南南合作促進會赴非洲考察介紹會在京舉行。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過去36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速達9.7%,出口平均增速達到16%。未來20多年,中國經濟仍然可能達到平均7%甚至更高的增速。中非經濟合作的空間,超出想象。
后發優勢
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對世界越來越重要。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美國為15.3%,中美成為全球經濟兩個強力引擎。
從增速來看,中國經濟前景可期。2009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林毅夫用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上升,作為解釋中國經濟奇跡的一個分析視角。“技術創新加上產業不斷升級是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必要載體。”林毅夫說,18世紀以前,現在所謂的發達國家年人均收入水平增速為0.05%,1400年才翻一番。到了當代,這個指標變成了2%,30年就能翻一倍。發達國家率先進入現代化、工業化,原因就是18世紀中葉以來,技術進步速度不斷加快,產業不斷升級。中國的發展趨勢也不例外。
同時,林毅夫也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發展中國家具有后發優勢。
“發達國家的技術、產業都站在世界最前沿,缺少學習的目標,因此它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必須靠自己發明、創造。發展中國家不一樣。他們如果懂得利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產業差距,發揮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上的后發優勢,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全可以實現更快的經濟增速。”林毅夫說,二戰后有13個經濟體,很好地發揮了后發優勢,在20多年時間里實現了每年GDP平均增速超過7%。中國就是這13個經濟體之一。這個增速是同期發達國家經濟增速的2倍至3倍。
中國經驗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比非洲還低。林毅夫介紹說,1979年,大陸人均收入是182美元,非洲國家平均是400多美元。中國與埃塞俄比亞處于同一水平。其中,78%的勞動力集中在農業,出口占GDP比重極低,而且75%是農產品。
現在,情況則大不同。2014年,我國人均收入達到7500美元。而非洲大部分國家人均收入水平,與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情況非常接近。
“中國發展的經驗,很多都可以運用在非洲國家。”林毅夫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亞非拉國家普遍開始經濟改革。雖然這些國家都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但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速反而比六七十年代還要低,被經濟學家稱為迷失的20年。與之相比,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彌足珍貴。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應該是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
林毅夫說,上世紀80年代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行的華盛頓共識,主張所謂的自由化、私有化,取消政府過度干預造成的價格扭曲。但它忽略了一點,國家補貼所造成市場扭曲,就是因為這些產業不具有比較優勢,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一旦保護全部取消,就面臨著極大的沖擊。因為體量大,造成的失業非常嚴重,從而威脅到社會穩定。
而中國選擇了一條務實、漸進的道路。“放開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比如勞動密集型產業,讓他們在市場上參與全球競爭。同時,對涉及國防、國家經濟命脈的產業,仍然采取扶持政策,沒有一下子放開,而是采取漸進式的改革,從而保持了社會的穩定,為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林毅夫以俄羅斯為例說,現在已經有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現在私有化的一些產業,補貼比原來國有時還多。
企業角色
企業是市場經濟主體。在中非經濟合作中,企業是基石。“東莞的華堅集團2012年初在埃塞俄比亞建廠,上半年只有650名工人,到了年底就招了1300多名工人,現在已經有3500名工人。此前,沒有人想到非洲國家也能成為制造業基地。”林毅夫說,這是非洲國家學習中國發展經驗、實現中非雙贏的一個很小的例子。
林毅夫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的優勢,也是一條有益的經驗。
“通過創辦經濟特區、工業園區等方式,在局部改善營商環境,降低交易成本,創造有競爭力的小氣候。再通過局部的、區域的改善,逐步向更大的區域擴散,推動改革。”林毅夫說,華堅所在的工業園區,就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郊外,在當地也屬于總理工程,雖然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但它的確創造了有吸引力的環境。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參與其中,以后這樣的合作一定會越來越多。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林毅夫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