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林毅夫:關于中國改革的兩個“意想不到”

2014年08月19日 13:53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中國從1978年底開始的改革采取了雙軌漸進的方式進行,但在當時,不少海外學者的觀點是市場經濟體制較優,計劃經濟體制較差,市場與計劃雙軌并行的制度則最差。既然如此,為什么中國領導人還是選擇了雙軌的、漸進的改革路徑?

 

  2014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又恰逢甲午紀念、一戰百年,歷史的經緯線恰在這一刻交錯。百年來中國歷經滄桑、飽受屈辱,走過了艱辛又漫長的二十世紀后,在世紀之末終得以厚積薄發,震驚世界。

  新中國第一代革命家出身,又成為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的鄧小平,其諸多思想,尤其是對經濟制度改革方面的視野與手筆,影響了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政經格局。

  從不教條化地按照既定模式改革

  1976年粉碎了“四人幫”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上臺,取得了執政權。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從1978年底開始的改革采取了雙軌漸進的方式進行,實踐結果比蘇聯以及東歐國家按現有經濟學理論的主張進行“休克療法”要行之有效得多。

  但在當時,不少海外學者的觀點是市場經濟體制較優,計劃經濟體制較差,市場與計劃雙軌并行的制度則最差,社會主義國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必須“一次跳過一條鴻溝”。既然如此,為什么中國的領導人還是選擇了雙軌的、漸進的改革路徑呢?

  我想這與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領導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工作作風,從不教化地按照一個既定模式來推進改革,以及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本身也是第一代革命家有關——這些過去的革命家和現在的領導人都參加并領導過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國后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

  關于改革的兩個“意想不到”

  中國改革從1978年開始,效果最顯著的是鄧小平總結出來的兩個“意想不到”:第一個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巨大的生命力和對農業的巨大推動力;第二個是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

  1998年通貨緊縮之前連續五年的投資增長實際上是從1992年年初鄧小平的南方講話開始的。小平同志在南方講話中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就必須由投資來進行推動。五年來不僅國內企業受到南巡講話精神的感召快速地增加投資,而且外國企業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力度。1992年以前,外資在我國固定生產投資中的比重沒有超過5%,但在1992年以后這個數字上升到12%,最高達到過20%。幾年下來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很大的結構變化,中國從所謂的短缺經濟變成了過剩經濟。

編輯:羅韋

關鍵詞:中國 改革 經濟 鄧小平 林毅夫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色狠狠 |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综合在线另类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一本久久亚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