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百歲作家馬識途:發展網絡文學要善于引導,也要寬容一點

2014年06月10日 11:31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中國作協創研部和本報文藝部聯合開設的“網絡文學再認識”欄目,針對當前網絡文學的發展展開探討,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本版在此刊發百歲作家馬識途獨家專稿,以饗讀者。

  ——編 者

  閱讀提示

  發展網絡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創作問題,而是一個群眾路線問題,是如何導引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問題

  調查研究網絡文學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是怎么運作的,特別是現有的網絡作家生存狀況及他們的思想環境、創作特點,等等,主要目的不是調研他們的缺點,而是去了解他們的技能、長處和經驗

  應該有意識地鼓勵一批有志之士下決心轉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寫出好的網絡文學。這不是一件容易且短期能奏效的事。實施起來,要有耐心、有韌性

  

  中國作協和人民日報聯合開辟“網絡文學再認識”專欄,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當前網絡文學的發展,我認為這個做法很好。十年前,我就提出要特別注意網絡文學、兒童文學、通俗文學。當時,文學界“三俗”現象相當嚴重,大家都很關心如何提高作家作品的品位、格調。現在看來,這些問題似乎依然存在,而且比較突出地體現在網絡文學作品中,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學發展得很快,也很好,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十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文學三問》,提出“誰來為我們守望人文終極關懷的文學家園?誰來保衛我們的文學美學邊疆?誰來為我們堅持在馬克思主義光照下的社會主義主流意識”這些問題。文章直接針對我當時看到的兩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這兩個現象,在我看來, 今天依然存在,更應引起各方關注。我把這兩個現象總結成對中國文學的“內憂外患”:“內憂”,就是文學界的“三俗”傾向;“外患”,就是文化霸權主義的潛在入侵。

  事實上,國際上的文化霸權主義是一直存在的,并在許多國家已經取得很大效果。我國因為文化根基比較深厚,文化堤壩比較堅固,不易侵入,但是,過度重視外來文化,甚至將之置于本土文化之上的現象也時常出現,值得警醒。

  比較起“外患”,“內憂”更加明顯。十年前,網絡文學還不太盛行,但通俗文學已經很有市場了,一些帶有“三俗”內容的東西充斥其中。這些年,網絡文學由于強大的商業資本介入,發展十分迅猛,相當一部分寫通俗文學的作家轉成網絡文學作者,一些“三俗”作品也轉移到網絡文學領域,并且因為有強大的經濟支撐,顯得頗為得勢。

  與此同時,純文學作品的出版發行卻很難,許多作家感覺到純文學邊緣化了。一個純文學作家寫一本書需要好幾年,需要調查研究、深入生活、精心寫作,最后印一兩萬冊就不得了了。而網絡作家一天就可以寫一萬字,網絡文學作品一出書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冊。作家收入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基本是網絡作家。用金錢來計算創作,用稿費多少來衡量文學的優劣,令人難以接受。

  網絡文學的內容和純文學相比較,其題材體裁、創作方法、描寫對象、主題思想是大異其趣的。文字粗疏,寫作隨意,與現實生活脫節,缺乏文學性,則是較普遍的現象。有的網絡文學作品也的確存在“三俗”問題,娛樂至死,金錢至上。這些顯然不是好的教育讀物,不適合對價值觀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進行傳播,當然,距離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就更遠了。

  我這樣說,并不意味著雅文學比網絡文學和通俗文學好。文學本來無分雅俗,各有長短。雅文學也有雅文學的缺失,有短板,甚至很嚴重。為什么一些青少年不愿意閱讀雅文學?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網絡文學有其長處,它對青少年有極大的吸引力,它所產生的不僅是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是我們日夜企求的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巨大能量,這是雅文學一直追求而一直不能實現的效果。通俗文學的流行,網絡文學的盛行,能夠產生較大的市場價值,都是有其必然性的。事實上,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已經出現了比較好和很好的年輕網絡作家,他們的作品就思想性和美學觀而言都可稱上乘作品,可以說是中國當代產生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家和作品,與我們過去稱道的通俗文學作家及作品相比并不遜色。

  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如何扶植和發展網絡文學,如何正確評價網絡文學,如何克服網絡文學的短板和缺點。發展網絡文學,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學創作問題,而是一個群眾路線問題,是如何引導我們的下一代走上健康道路的問題。了解網絡文學的現狀和生產規律,正視某些不良創作傾向,正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網絡文學。

編輯:羅韋

關鍵詞:網絡文學 作家 馬識途 作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夜夜精品一区国产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久久人人人人玩人爽精品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漫画 | 日本高清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