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聚焦
協商民主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獨特優勢
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對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對中國要發展什么樣的民主和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這一根本問題作出了時代性回答。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鮮明特征
全過程人民民主內涵豐富,其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精準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點。
第一,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最真實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本”的而不是“資本”的民主,國家政治權力和政治資源的配置都是為了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是最大的優勢,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黨執政的初心和理念與民主的本意(“人民的權力”)高度一致。
第二,它是有著完整的參與實踐的最廣泛的民主。相較于西方式選舉民主的“無治理”過程,全過程人民民主完整的參與實踐實現了“民權”價值和“民治”功能的有機統一,在實踐維度上實現了對西方式選舉民主的超越。
第三,它是有著系統的可檢驗性內容的更管用的民主。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提出了“8個能否”的評價標準,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可感受的真切內容和可檢驗性的具體指標,在國家權力的運行效能和人民權力的有效保障兩個維度上顯示出社會主義民主的“更優模式”。
協商民主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獨特優勢
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圖景。“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與這一民主真諦相適配的實踐形式就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協商”和“參與”作為前置性程序、制度性要求,深深嵌入到全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各項工作中,滲透到人民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為“意見表達—意見綜合—決策—施政—監督—反饋”的民主流程。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有完整的制度體系和參與實踐平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協商渠道豐富,包括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協商方式多樣,包括會議、座談、論證、聽證、公示、評估、咨詢、網絡等。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明確的功能性定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集合作、參與、監督于一體,以凝聚共識為目的,以尊重、平等、包容、和諧等行事理念使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要求得以實現和滿足。通過協商,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心聲得到尊重和傾聽,有效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密切了黨同人民的聯系,有利于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匯聚起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協商,倡導理性思維、全局觀念,避免和克服不同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團為了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相互傾軋、排斥異己的弊端;通過協商,形成發現和改正失誤和錯誤的機制,有利于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提升決策質量和效率。協商民主的實踐過程,是增強黨的領導力和凝聚力的過程,是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民主效能的過程。
推進協商民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要求
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真實”“廣泛”“管用”的本質要求,是堅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之舉。
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凝聚共識的政治功能。凝聚共識特別是凝聚政治共識是協商民主的功能價值,在推進協商民主的實踐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筆者以為,政治自覺就是在民主協商過程中,對黨中央關心什么、強調什么,對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問題要做到方向明確,心中有數。思想自覺就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論述認識到位、理解到位。行動自覺就是要扎實推進民主協商,做到真協商、會協商、善協商,堅決避免走過場,流于形式,確保黨的意志得到貫徹落實,人民正當利益和合理訴求得到尊重和維護。
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治理功能。自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成為公民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的“助推器”,網絡世界、虛擬空間作為新的社會公共領域日益發展,對協商民主的參與實踐和社會治理功能提出新的發展要求。一是要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協商解決問題意識,以底線思維和包容的姿態應對網絡世界、虛擬空間發生的社會問題,充分保證人民的知情權。二是要探索常態化的線上和線下傾聽民意、反映民意的民主協商渠道并“廣而告之”,主動引導網民理性參與民主政治建設,下好互聯網民主政治建設的先手棋。三是要加強協商民主文化生態建設,傳播民主協商理念,培育理性協商文化,制定民主協商操作規程。四是要用大數據為民主協商賦能,用大數據分析社會主流民意,精準研判形勢,進而構建多元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協商平臺和利益整合機制。
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服務功能。服務就是力量,要樹立協商就是服務的理念,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人民政協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推動改革發展、激發創新、維護穩定作貢獻。提供預警服務,著力關注社會發展的前沿性問題和社會熱點、難點、堵點和風險點問題,建立民主協商平臺上的信息預警機制。提供資政服務,積極呼應人民群眾的難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深入調研,建言資政,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解決問題的真心誠意。提供社會服務,打造各種專業化服務型智庫,調動各界人士參與社會服務的積極性。
(作者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統戰理論教研部主任、教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