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建言立論 統(tǒng)戰(zhàn)新語 雙向發(fā)力 民主監(jiān)督 提案工作 實踐探索 委員自身建設

首頁>理論>聚焦

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輝煌歷程和內在邏輯

2021年10月13日 16:54  |  作者:包心鑒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百年大黨,千秋偉業(y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并成功推進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完善,從而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迎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根本制度基礎和治理體系支撐。黨領導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深刻彰顯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制度建設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的內在邏輯力量。

新國家:以根本制度的建構保障社會主義新秩序

調節(jié)社會矛盾,是國家制度形成的內在邏輯;維護社會秩序,是國家制度建設的根本價值。新中國誕生前夕,毛澤東就精辟指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構,對敵人實行專政,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這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新國家職能,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20世紀50年代的國家制度建構,成功解決了在經濟文化基礎十分薄弱的特殊條件下如何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社會主義新秩序這一根本問題。

以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作為國家制度建構的根本價值。人民在國家制度中居于何種位置,是區(qū)分舊國家制度和新國家制度的根本標志。馬克思指出,不是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民,而是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這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構的根本原則和核心邏輯。為籌備新中國,毛澤東突出強調,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府,“這個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這個政府的工作人員對于人民必須是恭恭敬敬地聽話的。”正是由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中國執(zhí)政者明確地一以貫之地堅持國家制度建構的人民性,從而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發(fā)自內心的認同和支持,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開啟了中國政治制度發(fā)展史的新紀元。

以建立社會主義新秩序作為國家制度建構的根本職能。新國家的根本職能是建立和鞏固良好社會秩序。新中國成立后,新生的國家政權面臨嚴重困難,剛剛取得全國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面臨嚴峻考驗。而其中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用的,就是如何通過制度威力盡快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充分運用和發(fā)揮政治優(yōu)勢,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良好的社會新秩序,為貫徹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組織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為國家制度建構的根本任務。1954年,毛澤東在領導起草國家憲法時就明確提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總目標”和“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實現農業(yè)的社會主義化、機械化”的總任務,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四個現代化”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我們黨在完成社會主義所有制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之后,即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新時期:以制度體系的改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也開啟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設新紀元。新時期的國家制度建設,深刻彰顯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和推進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上的政治膽略和政治智慧。

以理順國家與社會的關系作為國家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務。鄧小平反復強調,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以及組織制度、人事制度,必須努力實現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為經濟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充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社會事務的權力;三是大量培養(yǎng)、發(fā)現、提拔、使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這三大方面的改革任務,貫穿一條主線,就是理順國家與社會的關系,運用黨的領導和國家的力量加速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新時期的制度體系改革,在理順政企關系、政社關系、黨群關系等一系列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理論突破和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

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所產生的最大政治效應就是創(chuàng)立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鄧小平理論中,蘊涵著深邃的制度改革思想:其一,改革是發(fā)揮國家制度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政治功能的必由之路;其二,改革是促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與發(fā)展的根本手段;其三,改革是使社會主義制度適應時代潮流、趕上時代步伐的強大動力。正是從制度變革的三大維度,鄧小平高屋建瓴地賦予當代中國改革以深刻的革命性意義。

新時代:以制度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家制度改革與建設邁上了新進程。新時代、新征程,既是中國改革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又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chuàng)新與定型新的歷史坐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一個突出標志,是開啟了以制度體系現代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的國家建設新征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了“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確立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十八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開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境界。正是在深入總結十八大以來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為核心內容的國家制度建設新成就、新經驗的基礎上,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加強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總任務:“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fā)展、高質量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xù)增強發(fā)展動力和活力”,從而使制度優(yōu)勢更好向治理效能轉化。正是在全面推進制度現代化這一時代“大坐標”上,新時代的國家治理與國家建設,蘊涵著極其深刻的時代價值和時代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度改革和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深蘊著新時代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內在邏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特征,我國制度體系建設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加強黨的領導制度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價值,推進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定制度自信,深刻把握我國發(fā)展要求和時代變化要求,把制度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相互聯系共同推進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多方面顯著優(yōu)勢,必須把我國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充分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嚴格執(zhí)行,強化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加強對制度執(zhí)行的監(jiān)督。制度現代化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貫穿于“兩個一百年”的全過程。

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輝煌歷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根本制度建構,為新時期的制度體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礎和政治條件;新時期的制度體系改革,為新時代的制度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政治資源和政治動力;而新時代的國家制度現代化和治理現代化,本身就包含著繼續(xù)推進制度完善和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務,把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時代高度。

(作者系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制度 國家制度 治理 體系 建設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v日韩v国产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