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科學系統解決就業市場中的斷點堵點
一邊是畢業生人數達到歷史高位,另一邊則是實體企業面臨困難,這使得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復雜。
為此,筆者有以下分析和相關建議。
第一,保住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是吸收新就業的主力。雖然短期紓困可以靠政府、國企和事業單位,但是長期看新增就業要靠民企。當下傳統民企招聘的幾個“發動機”,包括互聯網、教育培訓和房地產項目經理人管培生以及部分金融行業都遇到巨大壓力。經濟下行壓力疊加人力資本不斷上漲,加上疫情引起供應鏈沖擊和部分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都導致中小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老板不愿招人。要針對不同企業的實際困難提出有針對性對策為企業紓困。最關鍵的是要提振企業信心,堅持改革開放毫不動搖,堅持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
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無力提供新就業機會。建議大幅降低企業校招成本,比如給企業校招提供五險一金補貼。具體執行中,可以提供無息貸款,并在滿足一定條件后豁免本金償還。不建議直接給新畢業生提高失業救濟,而是建議用以工代賑方式讓年輕人動起來,不要躺平,不要與社會脫節。
系統解決好就業市場中的斷點堵點。比如本屆大學生求職受到疫情限制,很多企業沒法進校園和學生見面,嚴重影響校招。要讓企業盡快有序入校招生,視頻可以做篩選,但錄取還需見到本人。另外除了各種招聘網站,各地人社局或者行業協會可以組織更多專門的招聘會、雙選會,做好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招聘就業的橋梁。
第二,要系統研判新增就業機會。
要深入研究哪些領域還有提供更多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可能性。雖然經濟總體存在下行壓力,但有些行業受到沖擊較小,甚至有部分行業還在逆勢上漲。目前有幾個吸納就業較好的行業,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以及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車。其中生物醫藥尤其是基層社區抗疫需求,短期可以提供給新畢業生很多的工作機會。另外,智能制造企業不少都在二線或三線城市,比如江蘇南通、常熟等,非常缺人,但很多大學生寧愿待在一線城市,存在地域上的錯配。
另外,雖是疫情之下,但創新創業機會仍然存在。比如據一些企業反映,外貿和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良好,受疫情影響較小,屬于高素質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畢業生在這個行業可以找到很多機會,無論是加入現有企業還是創業開店鋪,門檻都不高,養活自己或一個小團隊沒問題。現在各地政府在規劃自貿區和跨境電商產業園,但人才存在短板。目前畢業生對此領域關注較少,應加強宣傳。
同時因地制宜,鼓勵發展部分不那么高端、但是吸收較多就業的產業。比如,當前幼兒園、小學的生均教師比例低,應補足。城鄉醫院護士總量不夠,不能再靠農民型護工。經過本次疫情,城鄉村社干部素質和數量都顯不足,應補充年輕的力量。另外,鼓勵制造業企業招收大學畢業生,政府給予一定時限的基薪補助。總之,抓住當前就業危機中的機,引導大學生到社會更需要的地方去。
第三,出臺一系列救急措施吸收分流畢業生。
建議有條件的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緊急動員,提供盡可能多的名額吸收今年新畢業大學生,國家給予一定財政補助。
建議國家協調,在現有征兵計劃內優先安排大學畢業生參軍。一方面提升部隊整體素質,另一方面野蠻大學生的體魄,強化其精神,增強其日后競爭力。
建議針對今年的特殊困難,教育部緊急特批招生名額,動員有條件的高校進行研究生和雙學位的特別擴招,并且允許有條件的高校采取更加靈活的學制,允許更多學生延期畢業并保留應屆生身份,讓這些學生在學校里多待上一兩年,熬過危機,并且繼續提升人力資本。
第四,建議推出“上天入地”計劃。“上天”是進入云端,“入地”是下到基層。
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技術、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幫助部分年輕人更快地掌握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必要科技手段,并且掀起學習和證書考試熱潮。為了鼓勵應屆畢業生參加,可以規定,只要參加學習并且通過相關資格考試并獲得國家相關證書,達到一定條件的,可以認定這一年仍然為在校學習時間,明年仍可保留“應屆畢業生”的資格參加校招。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愿意為子女教育投資,多學一門手藝,技多不壓身。有條件的各級政府也可以給那些有志向有能力參加學習但是家境較為貧困的學生提供部分獎助學金。
近期,“大白”成為抗疫中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擔防疫和保供任務。未來可否考慮以畢業生取代志愿者,常態化配置,但重點可放在檢測與流調的備用力量,購買服務,適當報酬,時間約定為兩年左右,亦可緩解就業。應屆畢業生具有較高素質,如果利用他們開展全民普惠的疫情和金融等社會風險的防控,可以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提升全民的風險防控意識,把風險隱患化解在源頭。建議由國家來出錢,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化解近期和未來疫情和金融等社會風險高發的隱患,從源頭上化解社會治理中的重大風險點;緩解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并為他們未來進入職場提供更多的在職培訓,提升人力資本;也為社會治理體系和金融機構培養和儲備更多優質人才。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6月07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企業 畢業生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