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爭當表率 爭做示范 走在前列
95個團隊、100多個項目,輻射覆蓋行業全域
爭當表率 爭做示范 走在前列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國家高水平師資培訓基地
陳俊
不久前,“機械行業智能制造技術(華東)師資培訓基地揭牌儀式暨建設研討會”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精英齊聚一堂。此次會議是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師資隊伍的重要舉措之一。學校不遺余力整合集聚“政行校企”優質資源,打造智能制造技術師資培訓樣板,建成國家職教師資培訓的資源集聚地和示范區。
整合資源,建設高水平師資培訓基地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為導向,聚焦高職師資培訓,借助實施“雙高計劃”與常州“532”戰略的契機,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打造高水平師資培訓基地。
校內師資與校外專家結合,95個混編團隊人才濟濟。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擁有優秀的教學班底,在高職院校方陣內一直位居前列。學校擁有國家教學團隊1個、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3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5個,其中,工業機器人技術團隊入選首批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學校還在校外組建了一支專業技術與培訓經驗過硬的隊伍,包括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建華在內的一大批長期駐守教學一線的帶頭人,進行包含“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教師企業實踐、緊缺領域教師技術技能傳承創新、優秀青年骨干教師跟崗訪學、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1+X”證書種子教師能力提升研修等幾十種類型,涉及加工制造、信息技術、工業機器人、跨境電商、設計類等幾十個專業的師資培訓。
課程精心設計打磨,100多個專業項目涵蓋全行業。學校堅持以一體化設計、流程化管理、模塊化課程、個性化服務,為長三角乃至全國企業完善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提供堅實的后盾。每一項培訓都經過專家團隊反復用心論證。在一次陜西省教育幫扶項目中,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當時52個中職校長、教導主任和骨干教師培訓,僅前期溝通、調研就耗時近一個月,最終收獲了一致好評。目前,學校師資培訓課程已打造國家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30門,入選國家教學資源庫3個。其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通過教育部門驗收,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和工業設計等2個專業教學資源庫獲教育部門立項。
好口碑走出長三角,培訓成果頗豐。學校師資培訓服務從教學、管理到后勤、宣傳,每個環節都面面俱到,口碑好走得遠,師資培訓項目滿是“回頭客”。截至2021年9月,學校已成功完成國培項目71個、省培項目10個,各類境外培訓、院校培訓超過21個;累計培訓學員超過3200人次,學員不僅來自長三角各個城市,還包括江西、吉林、甘肅、大連等省市;師資培訓項目已創造經營收入近4000萬元。
創新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課程服務
作為2013年國家較早的一批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中的一員,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師資培訓領域耕作的時間早、經驗足。加上充足的金牌教師、親密的高校關系、優質的企業資源平臺與過硬的教學硬件,學校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師資培訓道路。
走到哪兒、學到哪兒,實現黨性修養與業務能力“雙提升”。在師資培訓期間成立“臨時”黨支部,將培訓開展與黨建相結合,通過開展“黨史學習強黨性”“黨日活動促進步”等系列學習實踐活動,積極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以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培訓高質量開展,實施“黨建引領培訓”工程,促使學員在思想政治上爭做“引導員”、理論學習中爭做“宣傳員”、專業實踐中爭做“示范員”、培訓管理中爭做“協管員”、貢獻班級時爭做“服務員”,助推師資培訓提質增效。
輸出服務送教上門,不做“一錘子”項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繼續教育學院于逆勢中創造優勢,以送教上門的形式開展培訓。學校牽頭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培訓工作防控措施,制定了《線下培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線上培訓+送教上門”的綜合培訓方案,成功進行了云南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數控技術技能大賽和國際職教專業教學法,以及廈門市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教師企業實踐——加工制造類和信息技術類等多項培訓。另一方面,因為師資培訓本身是個長遠的工程,學校不走形式,追求實效,為了避免培訓幾天走了就結束的情況,團隊堅持后續服務機制,在培訓結束后依舊與學員建立長久的一對一聯絡,做好遠程指導微課制作、科研指導等后續助力服務。
持續發力,走出長三角輻射行業全域
“常州機電—北京精雕精密制造產業學院”“機械行業智能制造技術(華東)師資培訓基地”“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大數據研究與服務中心”“DMG MORI(中國)認證培訓學院”“德國雙元制師資培訓與認證中心”5個校企合作項目和“1+X”證書省級管理中心相繼在學校揭牌成立,明確了學校作為國家師資培訓基地的行業含金量。
學校已與省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簽署了共建協議,作為主要單位參與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目前,學校已經建成省級優質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教育部門“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機械行業智能制造技術(華東)師資培訓基地、全國優秀成人繼續教育學院、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未來,學校將集聚力量,從強化培訓制度落實、實施項目負責人制、規范培訓過程等方面進行升級提質。
繼續利用互聯網平臺等多元化渠道完善培訓機制。通過連接云端、校園端、教室端,豐富評價手段、深化評價結果運用、延伸評價功能,探索建立完善督查后評價反饋機制,加強培訓績效考核,提高培訓質量。
繼續加大“1+X”證書及高端培訓項目開發,深度挖掘合作內涵。大力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教師培訓創新項目,助力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
繼續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培訓管理水平。積極響應部省共建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高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的號召,搭建智能制造技術協同創新平臺,構建智能制造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創新運行模式,實現多方共贏,立足長三角、面向華東、輻射全國,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技術專業師資培訓樣板。
繼續細致服務,實現培訓過程的個性化、多元化。力爭從前期溝通調研、收集學員行程,到實地引導交通、住宿、飲食、學習資料的準備以及即時宣傳等全方位、多細節關注服務,保證培訓全程的安全、高質。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強基地建設、重培訓質量、促教師發展、創項目品牌”,以實力創新開拓出一條極具機電特色的服務道路,與時俱進建設國家高水平師資培訓基地。
(陳俊)
編輯:黃文兵
關鍵詞:培訓 師資 教師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