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科普走進生活”讀書群·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①

抓好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兒童科學素養

2021年11月10日 10:3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發表講話,對把握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勢,普及科學知識和提高科學素質提出明確要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和做好科普工作的重要論述,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近日組織開展“科普走進生活”讀書群活動。本刊編發部分委員暢談教育助力科學素質提升的相關文稿,以饗讀者。

——編者

朱之文

主持人:朱之文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

科學教育主要是與傳授科學知識、培養科學人才、提高科學素養、塑造科學精神有關的教育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科學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一再證明,科學對人類生產生活及其制度變遷的影響是持久的、深遠的、全方位的,在特定時期甚至會加速乃至決定人類歷史的進程。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科學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被認為是第一生產力。組織實施好科學教育,對于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力資源開發、支撐科技創新、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

基礎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根基,是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基礎的教育。實施科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基礎教育的重要職責。我國現代學校教育與傳統書院教育、私塾教育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開始系統化實施科學教育。科學以認識客觀事實和規律為基礎,本身是價值無涉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教育具有跨文化屬性。縱觀全世界,幾乎各國都重視基礎教育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都在致力于提高科學教育的水平。

科學是一個包括大量事實、概念、公式、定律等在內的龐大知識體系,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成果的結晶。一方面,科學包羅萬象,且在不斷發展、不斷突破,具有多樣性、動態性、不可預見性。另一方面,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價值是恒久的、穩定的,古今中外是相通的,這些都是科學取得進步并發揮正向作用的基礎。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不僅要傳授孩子們科學知識,還要注重激發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升廣大青少年兒童的科學素養。無疑,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涉及課程、教師、評價、條件保障等方方面面,需要進行系統的謀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對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高度重視,在條件改善、課程優化、師資隊伍建設、評價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顯著成效。比如,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基礎教育工程項目,大力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進程,為廣大中小學校建設了實施科學教育所需的實驗室、配備了必要的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千方百計保障中小學校按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開好科學課程;比如,進入21世紀以來,在歷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對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作出優化,并在課時安排、課程編排及實施方式等方面作出改進;比如,通過開展國培計劃等各類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加強對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師的培訓,幫助廣大教師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農村教師提升科學課程的實施能力;比如,在教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中,始終凸顯科學課程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科學課程的命題質量,著力發揮好考試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比如,加強校內校外資源整合,注重發揮少年宮、科技館、天文館等各類校外資源的作用,形成科學教育的合力。

通過上述一系列探索,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條件大幅改善、地位切實鞏固、實施更加科學。從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國際學生能力測試(即PISA)的情況看,我國學生的表現整體上不錯,在國際上居于領先水平,這也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大優勢。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存在功利和短視行為。許多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主要以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為目的,存在片面強化應試的傾向,對激發學生科學探究興趣重視不夠,對科學精神的培養不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2015年的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ISA)結果顯示:“將來期望進入科學相關行業從業的學生比例”,美國為38%,我國只有16.8%,還不及OECD國家的均值(24.5%)。

師資隊伍跟不上。雖然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學歷層次有了明顯提升,但科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整體不足。有關調查顯示,一些地方70%以上小學科學教師不合格;科學教師中,職前所學專業為科學教育的僅占6.6%,學理科的僅占22.9%。

課程整體優化不夠。整體設計基礎教育階段科學課程,是提高科學教育質量的基礎。從國際上看,大部分國家K-12(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有一個體系化的科學課程標準,而我國仍缺乏系統設計(目前分為三個階段:即小學科學;初中科學與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并行;高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存在明顯的學科壁壘,學科交叉融合不夠,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

實驗教學薄弱。有關調查顯示,雖然中小學校普遍配備了科學實驗儀器設備,但一些鄉村學校由于師資缺乏等原因,理科實驗課開設情況并不理想。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科學教育質量監測數據顯示,在一個學期中,四年級學生報告從不做或只在有些課上做動手實驗的比例為54.6%,物理實驗課的開設情況尤為不理想。

科研支撐不夠。目前,我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及各類教育規劃課題中,基本沒有科學教育類的項目,從事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的力量薄弱,特別是一流科學家參與科學教育研究不足,對科學教育重大問題的深入研究不夠。

針對中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幾點思考和建議:

樹立科學教育的正確導向。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促進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科學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引領,探索與各個學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的科學教育評價方式,克服唯知識、唯分數,堅決扭轉過度功利和短視的傾向,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學生熱愛科學、敬畏科學、探究科學。

整體優化科學課程體系。統籌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各學段科學課程設計,加強上下銜接。探索以適當方式,實現不同學科課程的有機融合。緊跟科學研究重大進展和科技革命未來趨勢,及時充實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在試點基礎上,探索在初中階段實施科學教育綜合課程。組織精干力量,深入研究科學教育重大問題,加強科學教育實驗儀器和設備設施的研發,提高科學課程教材的質量。

著力補足師資短板。針對中小學科學教師素質偏低的現狀,提高科學教師培養門檻,建立健全科學教師準入制度,在源頭上從嚴把關。引導支持師范院校特別是高水平師范院校加強科學教師培養。出臺鼓勵政策,吸引“雙一流”高校參與中小學科學教師培養。改進科學教師培訓,培訓課程充分考慮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更加注重提升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

持續強化科學教育條件保障。雖然我國廣大中小學校總體上具備實施科學教育的條件,但區域之間、校際之間、學科之間十分不平衡。特別是在許多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學校,科學教育的條件依然十分簡陋,難以滿足實施新課程的需求。對此類地區的中小學校,仍需加大投入,持續加強理科實驗室建設和科學課程實驗儀器設備設施的配備,著力讓所有中小學校都具備規范開展科學教育的條件。

加強科學教育資源整合。建立健全校外科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進一步發揮各類科技館、博物館、天文館等科普場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等機構的作用,整體服務于青少年兒童科學素養的提升和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培養。在科學教育實施中,鼓勵各地各校結合實際,探索校外學習與校內學習有機結合,通過實地考察、研學實踐、自然課堂、環保行動等途徑,讓科學教育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實踐,努力讓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更加鮮活,切實增強感染力、吸引力。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科學 教育 課程 基礎教育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96久久 |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男同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