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再啟新程 河南加速丨“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品牌該如何叫響?省政協委員來支招

2022年01月08日 09:13  |  作者:祝傳鵬 賀志泉  |  來源:大河網
分享到: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 賀志泉)河南作為文化資源大省,在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期望日漸升高的背景下,只有真正擁抱數字化轉型,通過“上云、用數、賦智”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大力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數字創意產業,才有助于河南把握發展機遇,跑出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度”,提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品牌該如何叫響?聽聽參加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們都有哪些“金點子”。

微信圖片_20220108091322

資源不等于資產需要數字化推介

“我們河南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但是資源并不等于資產,如果用不好我們的文化資源,還會成為制約我們發展的包袱,所以盤活我們的文化資源,就需要通過現代化的一些手段,特別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網絡時代。” 河南省政協委員郭愛和說,這個時代需要在視頻化和交互性這樣的原則下,來宣傳推廣河南的這個文化產業、文化品牌,讓河南地上的文物和地下的文物都“火”起來,亮起來。

郭愛和認為,互聯網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歷史積淀下來的這些文化品牌,也是需要通過宣傳和互聯網多方位提升。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用腳學習其實也是最快的學習方法。

“這兩年,我們河南在整個文化推廣上,處處出圈兒,處處有亮點,這也就是我們河南緊跟時代,緊抓大數據,融入互聯網的最好例證。”郭愛和說,疫情防控期間,通過互聯網傳播文創產品,有利于更好地宣傳河南,疫情過后,河南的文化資源就會成為國人的旅游目的地,讓更多人來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給我一日還你5000年,這就是河南文化的魅力,這就是中原文化的魅力。” 郭愛和說,天地之中,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孕育了河洛文明,河洛文明、黃河文明也是中華5000年文明濃縮的精華版。

數字化已成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如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之一,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省政協委員程青梅說,河南作為文化大省,文物、非遺、文獻、遺址、景觀等文化資源厚重豐富,實現數字化轉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數字文旅產業潛力巨大。

程青梅在調研中發現,2021年國慶期間,河南博物院和支付寶合作的一款數字考古產品“一起考古吧”,吸引了超3000萬用戶在支付寶地下室“在線考古”,帶動超500萬用戶訪問河南博物院的支付寶官方小程序,使得該小程序一舉成為十一期間使用人數最多的小程序。2021年12月16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1萬份3D版數字文創產品“婦好鸮尊”正式上線,19.9元的價格瞬間被秒空——這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首個數字文創產品。

“然而,放眼整個河南文旅產業,數字化程度還相對較低。在調研中我們注意到,文旅企業和文化資源相關方在推動數字化建設中,由于缺乏平臺統籌,限制了數字資源的轉化。”程青梅說,因此,她建議,統籌推進河南文化資源數據庫和數字交易平臺同步建設,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收集存儲機制和檢索模式,設定不同種類、不同級別的數字信息檔案,制定相對應的交易制度,面向機構、企業和社會公眾開放,將大大推動數字資源的產業轉化。

數字化助力河南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跨越

“這是一張20世紀60年代林州人民修建紅旗渠時的老照片,名字叫‘凌空除險’,這張老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打開手機小程序,掃描照片,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省政協委員曹永彬邊說邊演示,一段視頻呈現在記者面前,講述者正是這張照片的主人公——紅旗渠勞模任羊成。

曹永彬說,因為時代變遷,這些史料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加之很多當事人年事已高,如剛才講述的老勞模任羊成今年已93歲高齡,如果不能將這些珍貴的史料及時保存,很有可能它們將不復存在。

“一方面對史料進行數字化采集,掃描修復保存,同時,深入實地采訪歷史當事人,運用現實增強技術,將圖片和視頻采訪相結合,讓紅旗渠史料鮮活地永久保存了下來。”曹永彬說,“看到這個方法不錯,我們推而廣之,將更多優秀的河南文化元素納入數字化保存范圍,對一些文獻古籍、拓片、書畫、攝影、文化遺產、民間藝術等資源進行數字賦能,不僅豐富了文化的表現力,增強了文化的感染力,更提升了文化的傳播力。”

相比文化資源數字化創意更重要

“不是所有文化資源都具有數字化的價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要帶頭過緊日子,把更多資金用于為民惠民’。” 河南省政協委員、開封市文聯主席甘桂芬說,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并非越多越好,要對文化資源進行篩選。

甘桂芬認為,要根據文化展示和傳承創新的需要,分等級、分步驟實施。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再先進的技術也是為核心內容服務的工具,目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創意。

“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新創意出圈,馬上就會有跟風者云集。跟風既是對原創的傷害,也必然因審美疲勞而導致失敗。” 甘桂芬說,因此,大力培養、引進優秀創意人才,重獎創造性講述中原故事的出彩項目,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文化IP需要各領域深度普及應用

“文旅文創融合的目的是讓文化繁榮興盛,目前我省有‘重旅游’‘輕文化’的傾向,顯然是舍本逐末,沒有內容產業的支撐、沒有強大的講故事能力,旅游業的感染力、感召力就會缺失,旅游業就不會有后勁、不會有爆發力。”省政協委員、省漫畫家協會主席張國曉說,“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品牌打造的首要抓手,是做好頂層設計,加強選題謀劃,不斷推出能夠彰顯中原氣派、黃河精神的精品力作。

黃河吉祥物以“黃河寧、天下平”為理念設計,以“少年軒轅黃帝、少年河洛郎、仰韶彩陶娃、少年黃河龍、黃河鯉魚、鎮河鐵牛”為創意,由“黃小軒、河小洛、寧小陶、天小龍、夏小鯉、平小牛”六個“河寶”組成,囊括了黃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自然生態和精神標識。黃河標志和吉祥物是對黃河文化的高度凝練和現代表達,應作為“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品牌打造以及“設計河南”建設的核心素材和文創支撐。

張國曉建議,對產出優秀作品的創作團隊給予重獎、表彰激勵,引導社會力量持續牢記社會責任,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有筋骨、有溫度、有品質的精品力作,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時代聚精神。

張國曉希望將黃河吉祥物納入“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品牌打造全過程,編制行動計劃,細化責任分工,通過黃河標志和吉祥物在全省各領域深度普及應用,著力活化沿黃文化遺產資源,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級IP,跑出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度”,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實文化支撐。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文化 河南 資源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另类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亚洲se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DVD在线 | 久久免费人成看片中文 | 婷婷激情五月天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