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委員解讀: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一,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并提出明確要求,做出科學部署,進一步凸顯做好“雙碳”工作的重要意義。
就這一話題,一些全國政協委員與本報記者分享了他們的理解與思考。
全國政協委員劉中民:
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因工作關系,我比較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雙碳)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部署,本次會議也有很多新的提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會議明確指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這是中央基于國情和當前能源結構及發展趨勢做出的正確判斷。同時,會議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原則。這意味著簡單一刀切停用或限制煤炭的做法有望得到轉變,回歸到正確發展軌道。
“會議特別強調穩。這包括支撐社會發展的基本工業原料的穩定供應、工業生產的穩定和產業鏈的穩定等。”劉中民表示,雙碳戰略的目的是促進國家高質量發展,發展的前提是穩定和安全。能源的生產和利用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實現雙碳目標就意味著能源結構從高碳向低碳轉型,高能耗工業向低碳化工業升級,但這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不能超越現實急功近利地追求畢其功于一役的效果。
劉中民進一步表示,現實情況下,我們要用好化石能源才有可能在社會經濟結構安全穩定的前提下謀求能源結構轉型發展。煤炭的使用歷史悠久,產業鏈完善,技術成熟,在保障電力供給、穩定產業鏈供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幾乎是現階段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最可靠資源,要發揮其“保底”“保穩”作用。因此,會議明確指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談及未來行業發展時,劉中民說,會議指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作為科研工作者,要深入領會國家對科技方面的新要求,特別是要關注雙碳目標實現的路徑和方法,抓住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的新機遇,作出應有的貢獻。
“應對挑戰的抓手就是科技創新”。劉中民表示,雙碳背景下,新一輪能源革命、工業革命正在到來,必然以科技革命為支撐;同時,也應看到,信息化與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在對社會生產與消費結構產生深遠的變革性影響。這些革命的疊加,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應發揮體制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化布局,形成全國性的科技創新大協作,加強跨行業跨領域聯合攻關,快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世界科技制高點,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許啟金:
電力轉型迎來新機遇
“會議提出,2022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調以更全面的穩,保障更高質量的進,努力實現多重目標的動態平衡。”全國政協委員許啟金表示,會議有關能源表述的篇幅遠超往年,釋放出能源保供與清潔低碳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信號。這也昭示了能源電力發展面臨著保障持續穩定供應和加快清潔低碳轉型的雙重挑戰,電網升級的需求更加迫切。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能源企業如何應對?許啟金表示,當前,對于我們能源行業和企業來說,首先要將保障電力供應放在重中之重,作為責無旁貸的重要政治任務。同時,穩中求進也為我們的能源轉型和電網發展帶來新空間。會議明確了煤電在能源轉型中的安全兜底戰略地位,為清潔煤電發展提供了重要政策空間和建設窗口。會議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對于電網企業而言,許啟金表示,下一步,我們要在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堅持多措并舉,提升電力保供能力。一方面加快內建外引,全力增加電力供應來源,及時做好各級電網規劃的優化調整工作。另一方面深化需求側管理手段應用,推動需求響應加快落地實施,推動政府按照“以發定用”原則,加快做好全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需求側管理實施效果與全省經濟發展的協調。
二是堅持數字發展,服務碳排放“雙控”。一方面利用數據技術,大力拓展碳排放在線監測業務,健全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開發碳排放大數據產品。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碳排放統計核算,推動合理制定電力行業碳排放配額,以高碳排放為導向優化調整需求側管理企業名單,并廣泛應用于有序用電、電力市場交易規則制定等工作。
三是堅持開源節流,確保企業穩健經營。提高投資精準度,統籌優化和完善經營策略,大力“開源增收”,加大綜合能源、電動汽車等新興業務開拓力度,探索碳資產管理、碳交易代理等增值業務,積極培育利潤新增長極。
全國政協委員劉同德:
發揮政策指揮棒的巨大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同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了三個問題:一是如何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會議明確提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并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七個方面的具體舉措。二是如何破解長期戰略與短期困難的矛盾。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決防止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以打基礎、增后勁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如何解決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協調性不強的問題。會議明確提出5個方面的正確和把握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劉同德表示,會議提出“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這一重大舉措,讓我振奮不已。
為何會振奮?劉同德告訴記者,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完善能耗“雙控”制度的提案》,建議在節能“雙控”考核中全面扣減清潔能源消費量和在能源消費“雙控”考核中核減原料用能。這些內容都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大舉措中得以體現,真正做到建言建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讓我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和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和效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深切的體會。同時,這一重大政策利好,很好地解決了青海穩步推進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的制度障礙,將全面推動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進程。”劉同德說。
就青海省如何發展好清潔能源,劉同德建議,一是提高“產”的能力,形成合理能源結構。支持青海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光伏基地,打造千億產值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形成穩定的清潔能源供給。二是解決“供”的途徑,增強綠電消納。支持青海推進第二條甚至第三條特高壓外送清潔能源通道建設,使青海清潔能源為全國綠電消費提供強有力支撐。三是補齊“儲”的短板,提升調節能力。支持青海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和電化學儲能等調峰電源建設,打造全國儲能發展先行示范區。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21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雙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