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北京大學發布數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報告
本報訊(記者 孫琳)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經濟穩定增長。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已逐漸成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24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發布了《“十四五”期間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數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報告》)。
《數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報告》指出,在新發展階段,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新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發揮我國數字經濟優勢,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這就要從根本上明確數字經濟的特點和數字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更好地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合力。
這項研究立足于新結構經濟學理論,從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對傳統生產要素作用機制的底層邏輯出發,探討數字經濟融入實體經濟的影響和路徑,以更好地探討“有為政府”對策,加快我國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報告發現,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能夠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產業分工,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其中,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對創新的促進作用最為直接、明顯。一方面產業知識數據化并成為數據要素后,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加快技術迭代,更好地實現知識溢出和創新擴散,甚至形成新的知識、理論和技術,提高全社會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創新的供需對接更加便利,有利于形成需求牽引創新的新模式,也會進一步提高創新的專業化程度,提高創新的效率和可持續投入的能力。同時,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也會優化勞動力市場結構,提高資本回報,更好地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報告同時建議,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要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加強對數據要素的治理,促進市場良性競爭。
這份報告也對數字平臺對產業數字化的推動機制做了深入研究。
報告建議,為更好地推動創新,必須深化數字治理,引導數字經濟企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針對不同行業提供針對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尤其是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創新,提升生產效率。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平臺、實體經濟龍頭和專業服務商三個創新主體,加快引導數字經濟平臺和云服務商做好實體經濟創新升級的數字助手。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數字 經濟 發展 創新 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