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中國正成為國際投資者必選項
——中國經濟怎么看之六十六
進博會,已成為觀察中國與世界經濟關系的窗口。
第四屆進博會,再一次讓國際投資者意識到:當下,如果要成為全球企業,投資中國已經成為必選項;未來,如果不知道哪個國家的機會更好,投資中國也是一個絕佳選擇。
數據可以提供基本佐證:第四屆進博會期間,共有58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127個國家和地區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超過80%。
對于投資來講,經歷多輪經濟周期考驗的國際投資者的選擇,也許更有代表性。比如吉姆·羅杰斯。
他的投資視野非常廣。他堅定地認為,擴大貿易往來、促進繁榮是一種絕對明智的做法。
對中國發展帶來的機會,他保持著高度的關注。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從1984年就開始踏足中國。我熱愛中國,初心不改,還將繼續關注和熱愛中國。我的兩個女兒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因為我和她們都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熱情和期望。”
國際投資基金的選擇,更為直接,也更為有說服力。比如,中國政府債成為國際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前,富時羅素發表公告稱,自10月29日起將中國國債納入旗艦產品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權重設為5.25%,分36個月逐步納入。WGBI指數目前覆蓋逾20個國家,追蹤固息本幣投資級主權債券的表現。
此前,中國國債已被納入摩根大通和彭博巴克萊指數。至此,中國國債被納入國際三大指數,成為國際主流大基金配置主權債券時的必選標的。
一國國債信用水平和收益率,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潛力最集中的反映。全球投資者和主流機構把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投資的錨點,正是基于美國強大的綜合實力而形成的慣例。
當下,中國政府債券正以收益率相對美債高、波動性較小、風險較其他新興經濟體低、經濟發展潛力大、信譽度高等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關注。
數據顯示,2021年9月末,共有991家境外法人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合計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84萬億元,約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3.5%。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看好,也給國內個人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啟示。比如,如果自己不是專業投資者,就別總想著在國際市場上撈金了。畢竟,老外都來中國淘金了,我們把錢放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是更安心嗎!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 國際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