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聚焦
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科學指南
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持續上演。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政策指引下,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走出V型曲線,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出口額從4月份起連續正增長,全球市場份額上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的嚴峻形勢下,中國交出的這份十分亮眼的成績單,給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條件下,為什么中國經濟強勢回升?最根本的制勝“密碼”,就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
2015年11月23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題為《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意義,并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等六個主要方面,對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作出深刻闡述、提出明確要求。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多種因素的影響,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加大,選擇和制定正確的經濟發展大政方針更加不容易,在這樣的情勢下,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對于全黨全國更加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乘勝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我們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不能是別的什么經濟理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大講特講”;“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的結合上,深刻闡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意義和強大生命力,回顧總結我們黨學習、研究、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取得的重要成果,明確提出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任務,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與時俱進”,“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們的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恩格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批判繼承歷史上政治經濟學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通過對人類經濟活動的深入研究而創立的,實現了人類經濟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的規律,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可靠的基礎,極大豐富了人類經濟思想的寶庫。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只是立足于當時的時代條件,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作出了規律性、原則性的闡釋,并沒有也不可能對現實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各個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成果,包括寫出了《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等著作。毛澤東同志曾多次主持專題研討這本書,他還深刻地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至今還不過四十多年,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還不成熟”,我們“現在就要寫出一本成熟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還受到社會實踐的一定限制”。
寫出一本成熟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既要有社會主義經濟實踐成熟、定型的條件,也要有對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科學、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一系列適合時代要求的經濟思想。比如,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以及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等獨創性觀點,在改革開放新的實踐中形成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等等。這些重要思想觀點,都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偉大實踐波瀾壯闊、輝煌成就舉世矚目,充分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創新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在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中,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升華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極其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一思想,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的重要思想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這一思想科學嚴謹、體系完整、邏輯緊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指導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化、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的認識、把握和運用,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這一思想,不僅指引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而且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為解決當今世界經濟的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河北阜平駱駝灣村,一座昔日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如今房子新了、村子美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
黨的十八大后僅40多天,習近平總書記就冒著嚴寒、踏著冰雪來到這里看望貧困群眾,吹響了新時代決戰脫貧攻堅的沖鋒號。短短7年多時間過去了,換來的成就,是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每年減貧超過1000萬人。這一世界減貧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跡,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不懈奮斗的無私奉獻精神。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也是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問題。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強調“這一點,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我們黨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甘當“人民的勤務員”,“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深厚情懷,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寫照,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因此而具有了更為旺盛的活力和充盈的動力。
——緊緊依靠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無論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都要求“緊緊依靠人民”。當前,做好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繁重,尤其需要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匯聚起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不斷造福人民。我們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強調“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實踐中,我們黨緊緊扭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一批又一批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項目,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牢植根人民。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一次次走進車間碼頭、深入田間地頭,訪貧問苦、問政于民,始終與人民在一起。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的關系始終如魚水一樣交融,如種子與大地一樣共生。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2020年7月31日10時48分,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音,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這一刻,標志著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我國正式建成,中國北斗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這一新時代重大標志性戰略成果,是綜合國力的表現,是經濟發展成就的展示,也是我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步的生動寫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科學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引領我國發展全局發生深刻變革。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深刻闡明了新發展理念的理論和實踐淵源,強調“要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變,但也積累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簡單沿襲原來的發展觀念、發展路子已經行不通,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幾年來,全黨全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實現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實踐充分證明,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在新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創新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化大生產中各部門和地區之間協調發展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豐富和發展;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和世界市場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公平正義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和共同富裕思想的豐富和發展。
“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就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新發展理念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樹立全面的觀念,克服單打一思想,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基本經濟制度是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部分,處于基礎性、決定性地位,對經濟制度屬性和經濟發展方式有決定性影響。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完善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概括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新時代如何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進行了深入探索。基于新的實踐和發展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項并列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個方面,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深刻闡述,提出了明確要求。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明確指出“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這些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了對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為推動各類市場主體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到2019年底,我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戶,其中企業3858萬戶,個體工商戶8261萬戶。這些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要一以貫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實現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明確要求解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不斷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城鄉和區域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收入分配格局明顯改善。同時,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口,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新時代,要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逐步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在今年全國政協經濟界聯組會上,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努力將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結合得更好一些,這是一個止于至善的過程”。要按照總書記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提出的要求,“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破解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落實‘六穩’、‘六保’的重大政策舉措,為中外企業投資發展提供更完善的營商環境,開辟新機遇新前景。你們堅守扎根中國發展是正確選擇。”2020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成員代表回信,重申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大國擔當。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我們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善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強調,“要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范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適應新形勢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更好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總趨勢沒有改變,但遭遇了波折,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受到沖擊。開放還是封閉,合作共贏還是以鄰為壑?在這一重要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登高望遠指出:“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要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是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作出的重大判斷,是對歷史前進規律的正確把握,回應了世界關切,指明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在內的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產權保護、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出臺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外商投資法》,共建“一帶一路”,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系列對外開放重大舉措,使中國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和“穩定器”。
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總的看,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關鍵是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精髓要義,科學分析形勢、把握發展大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自覺運用這一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中國經濟應對挑戰、奮勇前進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當前,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就要胸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這“兩個大局”,堅持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確保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認真謀劃“十四五”發展,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只要全黨全國更加堅定自覺地學習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切實用以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不斷開拓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中國經濟的巨輪就一定能穿越驚濤駭浪,駛入更加廣闊的天地。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發展 經濟 經濟發展 習近平 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