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讓“創新素養之花”美麗綻放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助推創新素養教育記事
人民政協網寧夏6月15日電 (記者 范文杰)“不論是創新素養教育還是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都離不開教師觀念的轉變。要進一步加大培訓引導力度,豐富培訓手段,轉變培訓方式,以適應創新素養教育和信息技術應用的需要,適應教育智能化的需要。”……
6月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提升創新素養提高基礎教育水平,推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專題協商會如約召開。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 素養教育呈現出越來越好的發展趨勢
素養教育的改革創新是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一直關注的一項重點工作。
2015年,時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的崔波率先提出實施創新素養教育的改革命題。當年,自治區教育廳在部分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試點;2017年,試點擴大到全區所有中小學、幼兒園。2018年,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提出的《關于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創新素養教育的提案》被選定為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重點提案。自治區政協連續圍繞“創新素養教育”主題進行調研協商,今年已經是第四年。
時間回到今年3月,在銀川金鳳區良田回民中學一間教室里,一場政協委員與學生的協商座談會正在進行。
“課堂教學利用信息化技術讓我們更直觀、更準確、更便捷地汲取知識。但我更覺得,信息化技術只是一種手段,不能代替學習的全部。”初一學生于銳的自信陽光模樣吸引了調研組每位成員。
“小姑娘有思想,真厲害。”自治區政協委員高玉琢連連贊嘆。
這是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組織委員就“提升創新素養提高基礎教育水平,推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的一個縮影。
調研發現,經過幾年思想上的深層根植,素養教育呈現出越來越好的發展趨勢。以寧夏為例,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的創新素養理念得到了較大提升,課堂教學設計對不同年齡段的創新素養元素的選擇更為適用。所到之處,課堂教學基礎設施智能化、課堂教學個性化給委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山區、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設施運用常態化讓委員們為之振奮。
寧夏中寧縣二中教師孫茜深有感觸地說:“在輕松的課堂環境中討論,提高了學生們對課文本身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思考,獲得自主見解,是教師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創新素養教育和‘互聯網+’教育,目前在我區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最近幾年的調研,太多的感動和溫暖鐫刻在調研組每個人的心中,委員們看到了希望。
■ 如何更有力地推動創新素養教育發展?
如何更加有力地推動創新素養教育發展?是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一項工作,主管領導重視很重要。”自治區政協委員李元鳳說,良田回民中學的生源多為吊莊移民,2012年一個班最多只有4名學生考上高中。隨著“互利網+教育”的不斷推進,創新素養教育觀念逐漸深入,學校領導搶抓機遇努力提升辦學質量,2015年高考成績600分以上的學生有26名,最高分達到694分。今年高考,他們對突破700分充滿信心。
“本以為農村學校在素養教育方面能力弱。但是事實說明,只要報以積極的態度,一定會有收獲。”遇旻委員說。
“以知識為導向的意識在教師頭腦中仍然存在,轉變教育理念仍然任重道遠。”特約參加協商會的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學校長韓永禮認為,現階段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弱,能夠勝任發展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的教師明顯不足,學校在頂層規劃、模式設計、課堂落實、評價體系方面也需進一步加強。
調研發現,信息技術作為變革要素,在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共享、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深化課堂教學變革、發展創新素養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但目前還存在專業人才缺乏、“融合度”不好掌握、家校共育銜接不暢等問題。
委員們建議,通過開放課、觀摩課等形式,對家長與學生進行同步培訓,使更多的家長看到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孩子學習興趣、能力、學習成績及創新素養方面的進步,從而提高認可度;還要通過媒體、網站向社會宣傳變革后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讓社會了解,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創造孩子的全面發展環境。
崔波認為,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已成為實施創新素養教育的重要支撐,是實施創新素養教育的主渠道,他提出,要抓住“提升創新素養”“提高基礎教育水平”“深度融合”三個關鍵詞,弄清弄懂“兩提一深”間的內在關系,結合自治區“四大提升行動”中的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人格、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感謝自治區政協四年來對于創新素養教育的助力!”自治區教育廳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課程課堂變革,加大創新素養教育與“互聯網+教育”進一步融合,讓技術為深化改革提供支撐。同時,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和督導指導力度,強化制度支撐,讓“創新素養之花”開遍寧夏大地。
編輯:羅文
關鍵詞:教育 創新 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