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全部進入下沉階段
環境違法行為依然亂象叢生以“零排放”之名卻每天排放數百噸污水排污,本是治污設備卻淪為污染源,生態保護為項目開發讓路……今年4月以來,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河南、山西、遼寧、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和云南8個省(區)開展督察,目前已全部進入下沉工作階段。督查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并通報了一批典型案例。
違法行為屢屢發生
天瑞焦化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產業集聚區內,于2011年5月開工建設,2014年11月建成投產。按項目建設審批要求,天瑞焦化的廢水應實現“零排放”。
但就是這樣一個“零排放”企業近年來卻成為污染環境的“大戶”。
2018年媒體報道《一村莊被污水“纏繞”:農作物受損,村民得怪病》,污染源頭直指天瑞焦化,引起社會反響。
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有關天瑞焦化違法排污的報道多次見諸報端,可查證的環保12369群眾舉報就超29次。
幾年過去了,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檢查發現,天瑞焦化環境違法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存在不正常運行污染治理設施、嚴重超標排放污水等環境違法行為,性質惡劣。
督察組聘請焦化行業專家現場檢查、查閱資料并開展廠區水平衡測算后發現,天瑞焦化無法實現“零排放”,初步估算每日外排污水數百噸。
督察組還發現,鄭州、開封等地市不顧水資源稟賦,以引黃調蓄灌溉、民生供水為名,大量引用黃河水搞“人工造湖”,進一步加劇水資源利用的嚴峻形勢。
在遼寧,督察組發現鐵嶺市凡河新區污水管網破損嚴重,污水處理廠建成近10年沒能正常運行,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質嚴重惡化;部分污水滲漏進入地下水,導致凡河新區地下水嚴重超標。
進駐云南的督察組發現,云南省保山市主城區隆陽區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每天約4.5萬噸污水直排“母親河”東河,致使東河成為納污河,自2018年以來水質持續惡化為劣Ⅴ類。
生態保護為項目開發讓路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生態保護為項目開發讓路現象依然時有發生。
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督察時發現,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為項目開發讓路,造成國家級地質遺跡點和部分保護區域土地被違規審批用于礦產資源和房地產開發,問題十分突出。
據介紹,廣西鳳山巖溶地質公園于2005年9月被原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2010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其為世界地質公園,是目前廣西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大型石筍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峽谷、中國跨度第二的天生橋、千古之謎鴛鴦泉等獨特的地質遺跡景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科學價值、科普價值的世界地質公園卻屢屢遭到破壞。
督察組指出,鳳山縣委、縣政府無視地質公園保護管理要求,以旅游開發名義行房地產開發之實,多次召開會議積極推動世界壽源城、三門海·壽源陽光、鳳山鳳棲桃源生態智慧長壽康養基地等3個房地產項目,在地質公園保護區內先后上馬。
此外,由于管控不到位,三門海天窗群世界級遺跡點洞口兩側一級保護區內的原居民無序開發旅游,建成多處高層酒店和養生館,與周圍地質景觀極不協調,影響地質保護。
在山西,督察組發現,晉中市介休、平遙、靈石等縣(市)不顧水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盲目上馬一批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焦化項目,導致當地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水資源供給現狀不容樂觀。
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督察發現,湖南省邵陽縣長陽礦區由于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現有制磚企業長期非法生產、擬建項目違規施工,導致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侵害。
督察整改走過場
自2015年1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河北試點展開以后,督察工作逐漸深入,推動了一大批環境問題的解決。但有的省市對待督察整改依然在走過場。
太平湖位于黃山市黃山區境內,因其極具保護價值的景觀資源和湖泊濕地資源,先后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原國家林業局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濕地公園,是安徽省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安徽省太平湖風景名勝區內違規建設房地產等項目,要求安徽省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4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安徽省督察期間,對相關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重點關注。督察發現,太平湖流域違規開發項目整改工作推進不力,局部生態破壞問題依然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督察組進駐當天就收到群眾舉報,稱滁州市鳳陽縣機動車拆解行業環境污染嚴重。結合前期摸排掌握的問題線索,督察組前往現場督察發現,鳳陽縣劉府鎮機動車拆解行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長期未得到整治,相關地方和部門監管缺失。
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期間,共收到涉及江西省新余市群眾舉報75件,其中17件涉及采礦及礦產品加工企業,占比超過20%,群眾投訴此類企業粉塵污染、破壞生態。此次督察隨機抽查3件問題,發現整改均不到位。
群眾反映的分宜縣英歌礦業石灰窯粉塵污染,廢氣直排問題。現場督察發現,企業基本未進行整改,石料破碎工序無粉塵收集設施,揚塵污染嚴重,廠區空地隨意堆放大量工業廢渣,無任何“三防”措施。
看似“藥到病除”
實則“藥停病犯”
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環境保護來不得半點虛假,但督察組還是發現了一系列“假工程”。
山西省南白石河是汾河二級支流,是黃河重要的“毛細血管”,水質長期為劣Ⅴ類。2019年4月,山西省掛牌督辦南白石河流域污染嚴重問題,對清徐縣實施涉水項目區域限批,并明確要求南白石河2019年、2020年水質均應達到Ⅴ類標準。
但督察組發現,清徐縣未在雨污分流、截污納管、提升處理能力上下功夫,反而尋找捷徑敷衍應付,為“達標”而達標。
2020年10月下旬考核時限迫近時,在監測斷面—美錦橋斷面上游約300米處建設簡易處理設施,將河水抽入該設施,通過添加次氯酸鈉化學藥劑方式處理后排入河道。山西省地表水環境質量報告顯示美錦橋斷面2020年年均水質達到Ⅴ類考核要求。
督察發現,該處理設施沒有生化工段,僅靠加藥去除氨氮,且純靠人工操作,沒有準確計量,沒有有效控制,時開時停,極不穩定,看似“藥到病除”,實則“藥停病犯”。調取監測頻度更高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發現,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有30%以上的天數氨氮濃度較高,水體成為劣Ⅴ類。
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督察發現,景洪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運行管理極不規范,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本是治污設施,卻淪為“污染源”。
據介紹,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位于景洪市江北街道,2004年5月建成使用,設計填埋總庫容450萬立方米、日填埋量298噸,配套建有日處理能力130立方米的滲濾液處理設施。現場檢查發現,該處理場污染治理設施長期不運行,部分垃圾滲濾液直排,環境污染嚴重,風險隱患突出。
不擔當、不碰硬
是什么原因造成環境違法違規事件頻頻發生?
“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敷衍應對、弄虛作假……”在通報材料里,督察組毫不客氣地指出各地問題所在。
對于鳳山世界地質公園被破壞,督察組指出,鳳山縣委、縣政府思想認識不到位,亂作為、不作為問題突出,無視保護責任,違規推進項目建設,后又盲目調整規劃,試圖使違規項目合規。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監管不嚴、履職不當,對公園保護區內長期存在的違法違規項目視而不見。
督察組認為,汝州市委、市政府及汝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對屬地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置等問題重視不足、管理不力,面對群眾多次舉報乃至媒體曝光污染問題,推進整治工作浮于表面,治標不治本,直到督察組兩次突擊檢查后,才組織力量清挖天瑞焦化排水沿線溝渠的污水和沉積黑泥,存在平時不作為問題。
對于山西白石河污染,督察組表示,“當地黨委政府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汾河流域治理的決策部署不堅決,碧水保衛戰工作使命感、責任感不強,生態環保大格局構建還不健全,在山西省、太原市多次指出問題后,敷衍應對,久拖不辦,影響南白石河污染的相關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水環境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在太平湖違法違規項目整改中,督察組認為,安徽黃山區委、區政府沒有真正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在推動太平湖違法違規項目整改工作中不敢動真碰硬,浮于表面。黃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把關不嚴,監督不力,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存在失職失責情形。安徽省相關部門在整改驗收工作中未依法依規嚴肅審核,銷號流于形式。
以督察促整改
被督察組點名批評后,各地如何推進問題整改?
據報道,8省(區)迅速行動,采取有力舉措推動整改落實。8省(區)和相關市縣均建立問題整改跟蹤調度和盯辦督辦機制,落實責任單位。各地均表示,將以督察通報問題為契機,引以為戒,舉一反三,積極開展同類型問題排查整治,不斷建立完善長效機制,以點帶面系統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治理。
在安徽,黃山市要求對涉及項目要進行一次精準的大排查、大起底,在全面復核的基礎上,逐項逐條制定整改方案,不折不扣落實整改舉措,確保問題一體整改到位、盡快見效。
在山西,晉中市平遙縣要求平遙煤化集團立即停止施工,立即切斷企業供水管網,確保西安社村民正常用水。晉中市各相關地方要求對企業違法行為從嚴調查處理,對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從嚴追究責任。
在河南,鄭州市決定對去年以來開展的“占地造湖”專項整治行動涉及項目,全面開展“回頭看”,嚴格標準、加大力度、強化推動,逐個驗收、逐個銷號,確保及時完成整改任務。
在廣西,鳳山縣要求按照既定時間節點,高質高效全面完成問題整改工作。各相關企業按要求開展違建項目拆除整改,全面清理違建項目內的工地廢料、工程垃圾,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和各督察組也將對通報問題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采取盯辦、調度、督辦等措施,指導推動地方徹底解決問題。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 環境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