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假如我是委員
教育部高度重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并作出回復
近年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已然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然而近幾年頻繁有關未成年人系列犯罪事件令人擔憂。昨日,#低齡未成年人致人重傷情節惡劣擬負刑責#的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你們看到了嗎?央視新聞也發文報道: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三審,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責。此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也提請三審,擬加強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職責。
從評論中來看,絕大多數人都表示支持。
在2020年12月2日,教育部發文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預防“兩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議》作出答復。
《答復》中提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底線要求,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特點,呈現出低年齡、低學歷的“兩低”趨勢。
《答復》從7個方面給出知道意見,其中提到的一、推動完善法律制度。教育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修訂;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和強化法治教育是從源頭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手段;三、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深入摸排網站、平臺和應用程序中存在的問題,堅決打擊取締違法違規的網站平臺,全面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
這三點與“假如我是委員”平臺上的兩位虛擬委員提出的提案中的內容不謀而合。
2020年11月25日,來自淮北師范大學的學生王唯一、臧佳輝提出《關于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提案》;提案提到:如今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和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越來越嚴重,犯罪手段日趨多樣化,校園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日益增多,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深入,當前網絡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日益增加,當前的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負面影響,使未成年人接觸到更多的負面信息,這導致近些年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層出不窮,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也不斷增加,而且這種犯罪率正向著低齡化發展,并從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完善《預防未成年人保護法》,加強網絡環境監管三方面給出建議。
除此之外,2020年11月17日,四川工商學院學生黃凱鑫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提案》;2020年5月9日,虛擬青島市黃島區政協委員小小提出《建議完善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法條》;2020年11月29日,虛擬成都市郫都區政協委員狐貍。。提出《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提案》;2020年6月3日,南華大學學生孫佳寧提出《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現象的建議》......
“委員們”在小程序上提出的每一件提案都不是個例,都有機會得到政協委員與相關部門的關注;來到“假如我是委員”平臺,積極參政議政,感受協商民主的魅力。提出你的想法,你的提案就有機會被有關部門采納,趕緊行動起來吧!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未成年人 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