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把協商送到群眾家門口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記事
人民政協網河池11月16日電(記者 肖亮升 通訊員 莫杰 黃河)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懷遠鎮一位居民開車路過鎮上臨街建筑工地時,車胎被鋼筋扎破,索賠無果后,他找到懷遠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協商議事室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當事人一起協商,最終達成賠償協議。
“我們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這個平臺為百姓排憂解難、化解群眾糾紛,做到了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懷遠鎮鎮長張執政介紹。這是河池市深入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探索運用“政協辦法”“政協機制”“政協智慧”靈活便捷地開展協商議事活動,著力發揮政協協商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個生動縮影。
家門口的協商
河池市政協創新推進協商服務平臺建設,加強鄉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站和委員之家等機制建設,在鄉鎮(街道)和社區、村屯、企事業單位設立協商議事室。截至10月25日,全市11個縣(區)139個鄉鎮(街道)均建立政協工作聯絡站;在社區、企事業單位、園區等建成委員之家212個;已建成協商議事室320個,各縣(區)在各鄉鎮、行政村和社區均建立協商議事室試點。依托宜州區懷遠鎮政協工作聯絡站建設的協商議事室不另起爐灶,與鎮司法所調解中心共建共享,圍繞基層組織和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開展協商議事,成為“讓政協貼近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的有效載體。
作為中國村民自治的發源地,宜州有著協商的優良傳統,協商無處不在。大到政策落地,小到夫妻吵架,都可以通過協商解決。2016年,懷遠古鎮騎樓改造提升工程涉及管網布置和垃圾桶統一擺放,有些群眾卻不愿在自家門前擺放垃圾桶,最后通過協商做通了工作。
協商議事室成員還行走于各村屯之間,開展流動協商,成為宜州的一道亮麗風景。今年6月,羅山村發生群眾糾紛,協商議事室帶上“有事好商量”的牌子前去協商調解。宜州區政協委員、懷遠鎮副鎮長、協商議事室第一召集人覃增球將“有事好商量”牌子往村委辦公室桌上一擺,微微笑道:“大家都是鄰里鄉親,有事好商量……”
一塊“有事好商量”的牌子,一句和風細雨的開場白,既表明來意,又緩和了氣氛,使得本來互不相讓的當事雙方,語氣頓時和氣了很多。“我們把協商送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覃增球說。
有著1300年歷史的懷遠古鎮是國家4A級景區,人均收入在萬元以上。協商讓古鎮居民嘗到了甜頭,圍繞“保護生態環境”“古鎮改造提升”展開的協商一波接一波。
“有事好商量,‘商’出懷遠古街,‘商’出國家4A級景區,‘商’出美好明天。”張執政說。
古鎮居民的幸福指數高,古鎮騎樓的名字也取得溫暖而詩意:“幸福里26號”“安康里”“人在懷遠”……
“有事好商量”深入人心
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鎮新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的“四點半學堂”窗明幾凈,書柜上擺滿兒童讀物,旁邊還有不少玩具。“四點半學堂”的設立,得益于“巴望協商”新民社區協商議事室半年前開展的一次協商。5月15日,針對社區居民沒時間接下午放學的小孩問題,協商議事室組織協商議事,決定在社區內設立“四點半學堂”,校車將社區的小孩送到“四點半學堂”后,學堂免費為小孩提供課業輔導托管和興趣班服務。
為使政協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巴馬不僅將協商議事室設在村屯和社區,還在各鄉鎮調節一名在職在編事業單位人員擔任鄉鎮政協工作聯絡站專職聯絡員,明確各行政村、社區一名“兩委”干部作為政協工作協理員,破解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兩個薄弱”問題。“政協在基層終于有‘腳’了。”河池市政協主席黎麗說。
南丹縣里湖瑤族鄉朵努社區是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為解決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問題,社區政協委員之家和協商議事室組織協商后,推出一系列惠民措施:組織企業進社區開展招聘活動,為居民送工作上門;開發公益性崗位,為留守人員安排工作;發展旅游產業,設立非遺項目扶貧車間,成立銅鼓坊、織繡坊等,引進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并帶動市場,讓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依托電商平臺,幫助群眾上網銷售土特產……
“協商議事室打通了政協基層協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體現了人民政協為人民。”南丹縣政協主席梁瀚文說。
宜州區政協常委、廣西五和博澳藥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廖俊萍的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個“委員之家”牌子。辦公室旁邊,還設有“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茶室。這是河池市政協探索在企業建立委員之家和協商議事室的創新做法,目前在每個縣區都有試點。
“企業員工有什么訴求、困難,都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廖俊萍說。今年疫情期間,五和博澳藥業有員工提出,為調動員工積極性,新老員工的待遇應有所區別。企業馬上組織車間主任、員工代表和駐企業委員開展協商,并將協商結果上報北京公司總部,最終總部同意發放工齡工資,員工月收入最多漲了500元。
在廣西丹泉酒業公司,從企業的環境衛生、員工的衣食住行,到企業周邊群眾的正當訴求,都可以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來協商解決。“通過‘有事好商量’把大家集中起來,把問題擺上桌面,既解決了問題,又增強了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丹泉酒業辦公室主任羅干壯說。“以前不知道政協是什么、干什么,現在終于明白了。”五和博澳藥業人事專員陳姿伊說。
河池市政協通過創新搭建協商議事新平臺,開展協商議事活動,暢通各界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有效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425次,3489人參加協商,推動439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得到解決,推動基層治理由“干部說了算”向“大家商量辦”轉變,基層群眾由“遇事發牢騷”向“議事求共識”轉變。
“協商議事室已成為黨委政府的‘好幫手’,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履職的‘新平臺’。”黎麗說。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在河池已漸入人心,人民群眾真正體會到了“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編輯:閆春旭
關鍵詞:協商 商議 議事 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