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鄉村振興 一個也不能少
——河南省政協協商建言民族聚居地區鄉村振興
本報訊 (陳明麗 記者 王有強)“56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鄉村振興,當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6月29日,河南省政協召開協商座談會,圍繞“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建言資政。
“目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人才短缺問題明顯”,省政協委員高雅玲參加了民宗委5月份組織的專題調研,一路走來,有著自己的思考: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加大對民族聚居地區各項事業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電商、直播平臺等新業態,鼓勵創業創新。
“無產不興,無特不旺,狠抓特色產業發展”,南陽市副市長李鵬結合南陽近幾年的實踐提出,應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傳統習慣等,分類指導、加快扶持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支柱產業,積極搭建民族聚居地區特色產業產品宣傳、展示、營銷平臺,助力其品牌培育、市場拓展和產業提升。
“建議組建民族特色食品對接‘一帶一路’協調促進機構,整合全省民族食品資源,積極對外推介,幫助民族企業搭上‘一帶一路’快車”,馬福軍委員是焦作市回民聚居村的村委會主任,對基層民族企業發展的不易深有體會。他同時提出,民族聚居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組織建設要跟上。“建議進一步嚴格基層干部管理,加強基層干部培訓,提高基層干部待遇。”
鄉村振興,須有人才做保障。“鄉村振興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各類技術人才”,省政協委員王峰提出,要用足用好各項政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人居環境,把民族聚居地打造成資本高地、環境高地和環境高地,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回鄉。“面向少數民族群眾開展定向職業技能培訓,重點培養民族企業和民族鄉村發展急需的技術工人、專業服務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民權縣縣長張團結提出。
“鄉村振興光靠鄉村振興不了”,省農業和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表示,下一步將加強民族聚居地區的村莊、產業和空間規劃,以科學規劃引領發展,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扶持、企業融資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強宣傳,擴大影響,為民族聚居地區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在全省‘十四五’規劃中,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積極爭取資金,謀劃一批重大項目,推動民族聚居地區形成種養、餐飲和旅游優勢。”……省發改委、民宗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住建廳、文旅廳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作出回應。
“脫貧攻堅一個不能少,鄉村振興一個也不能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推進民族聚居地區鄉村振興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省政協副主席謝玉安最后強調。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鄉村 民族 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