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昔日離家千里 如今門口就業
南國早報記者 張文卉
自從與深圳市龍崗區建立對口幫扶后,那坡縣的桑蠶產業鏈延長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不僅幫助部分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解決留守兒童、老人無人照顧問題,還給整縣脫貧摘帽注入了強大動力。
5分鐘從家到車間
6月23日,在那坡同益新絲綢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選剝車間里,流水線上的蠶繭不斷地往前滾動,47歲的貧困戶李玉華兩手在蠶繭間滑動,熟練地挑出品相較差的蠶繭。
騎車5分鐘就能從家里趕到車間,讓李玉華對這份工作很滿意。“之前去過廣東小欖和東莞打工,一般是玩具廠或者電子廠。”2011年以前,李玉華在外打工,離家千里。年紀大了不好找工作,她回到那坡做過零工,丈夫做些建筑活,每月的家庭收入3000多元。2019年5月,李玉華和丈夫相繼進入同益新公司工作,工資按計件的方式算,今年5月,她就領到了2900元,加上丈夫的工資,家庭月收入一下翻了倍。
在該公司的最后一個工序車間——織造車間,31歲的韋美遠正舉著電筒觀察蠶絲織造的情況,還不時地用手檢查是否有毛絲、粗糙和錯扣。
她說:“坯綢一定要光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還要靠手感去判斷。”
韋美遠也曾是在廣東打工的一員,為了不讓家里的兩個孩子繼續當留守兒童,回家鄉做服裝銷售。2019年2月,她成為公司里最早的一批員工,由于工作細致認真,如今已成帶班員,每月工資3500元。但她還有更高的目標:“力爭當車間負責人。”
“工作上有瑕疵,回家后都要反省自己。”韋美遠對自己要求嚴格,她能清楚的記得:織機上有8600根蠶絲。除此之外,韋美遠還打算將自家近4畝地種桑養蠶,將蠶繭銷售給公司。
據悉,今年受疫情影響,繭、絲、綢價格下跌30%以上,為確保那坡縣桑蠶產業可持續發展,維護農戶養蠶積極性,同益新公司對2020年蠶繭按一級蠶繭最低保護價40元/公斤進行收購。
兩個月實現對接落地
“我們把‘深圳速度’變成‘那坡速度’,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實現落地。”2017年8月,那坡縣黨委、政府在與深圳龍崗區對接對口幫扶工作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同益新公司。該公司總經里劉建云介紹,項目于2017年10月開工建設,到2018年底,第一期項目建設完成,2019年1月14日,織造車間劍桿機開機生產真絲坯綢,結束了那坡無真絲綢布生產的歷史。
今年2月20日,同益新公司復工復產,到5月底,全廠返崗和新招進廠就業人數達317名,其中那坡縣勞動力280名,占83.33%;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73名,占那坡進廠人數的26.07%。該公司今年負責收購那坡縣蠶農出售的蠶繭,收購任務繁重,因此聘請了當地92名勞動力作為臨時工到廠協助,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7人。
預計該項目于2020年底全部建設完成。全面竣工投產后,預計年收購鮮蠶繭5000噸左右,年產值5億元以上,可安排就業800人,能帶動那坡萬戶以上農戶和千戶以上貧困戶通過種桑養蠶和進廠就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那坡縣對口扶貧協作局副局長章大榮介紹,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該縣共引導廣東轄區內6家企業前來投資辦廠,分別涉及旅游、絲綢、服裝、玩具及電子等6個項目,均簽約落地。落戶企業通過發展產業、制造加工,吸納貧困人口到投資企業就業共計175人。同時,累計引進并援建4個扶貧車間,吸納14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累計實際投入4.24億元。
關鍵詞:昔日離家千里 如今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