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合理區分國務院行政復議和行政裁決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部長級干部郜風濤:
現行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規定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單位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作出最終裁決。對這一規定是否修改,目前法學界和實際操作部門有著不同意見:一種認為應取消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本級復議,由國務院設立專門行政復議機構統一辦理。主要理由是:從法理上講,本級復議違背了“自己不做自己法官”的原則;從實然層面看,本級復議糾錯難度大且糾錯率不高。另一種認為,應保留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本級復議。主要理由是:從實然層面看,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量大面廣,統一交由國務院行政復議機構辦理后必然會出現矛盾上移情況,不利于體現效率價值;從現行復議制度看,對本級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最終裁決。第三種認為,應取消國務院的終局裁決。主要理由是:從法理上看,終局裁決違背了“有權利,必有救濟”的原則;從實然層面看,具體行政行為都是由國務院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實施的,對其所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大多數主張保留國務院最終裁決。
上述意見視角不同,都有其道理。我認為,改革行政復議本級管轄和國務院裁決制度,一定要立足于行政復議制度的優勢和現實基礎,從行政復議的性質、功能定位出發,遵循公平和效率相統一的原則進行制度設計。基于此,建議目前仍保留現行行政復議法關于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本級復議管轄的規定;同時考慮到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負有監督職責,且國務院的最終裁決糾錯率在不斷上升,是行政救濟的“最后一道防線”,故建議保留現行行政復議法關于國務院最終裁決的規定。
鑒于國務院對行政復議的最終裁決與行政裁決的表述容易引起混淆,建議在修法中進一步規范對國務院行政復議的表述。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國務院 行政復議 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