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人氣回暖 消費復蘇 健康出行——加長版“五一”假期觀察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題:人氣回暖 消費復蘇 健康出行——加長版“五一”假期觀察
新華社記者
上億人次出游、消費潛能釋放、“云端”消費激增……剛結束的“五一”假期,各類消費如同回升的氣溫逐漸“熱”起來。
這是我國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的第一個小長假。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人氣回暖、消費復蘇,文旅市場運行安全有序,線上線下活動精彩紛呈。同時,預約參觀、限量游覽、公筷公勺等文明健康新風尚已漸入人心。
“冰封”熱情釋放 行業有序恢復
1日,位于深圳市鹽田區的大梅沙海濱公園迎來修復重建后試開園第一天,5000個入園名額早被“一搶而空”。截至當天17時,現場入園人數達到了4970人。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人們一度被“冰封”的旅游熱情在這個加長版假期重新釋放。
在北京,“五一”假期旅游接待總人數463.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8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的55%、36%;在上海,“五一”假期旅游接待總人數707萬人次,拉動消費95億元;在廣東,“五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186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3.6億元。
與往年長假期間人山人海的“扎堆游”不同,今年各地把安全放在首位,扎實做好景區有序開放、有效防控。
杭州所有4A級以上收費景區景點推行網上預約制度,每天接受最大承載量30%的游客入園。記者在西湖景區部分收費景點看到,游客提前預約無須現場排隊買票,憑身份證和健康碼即可快速通過。
伴隨著人氣回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旅業開始回暖復蘇。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市場平穩有序,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6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5日全國各地針對“逛吃玩”發放的消費券已超百億元,各地商戶也在持續推出各類折扣優惠活動,加速線下消費回暖,對第三產業恢復人氣、拉動消費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人流量的恢復給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餐飲等行業帶來了信心。“五一”期間,北京商業服務業企業經營回暖,連鎖超市、家政、商超配送物流等6個行業領域的重點企業開復工率達到100%,餐飲和美容美發兩個行業開復工率分別為79.5%和68.3%;“五一”假期前4天,廣州市餐飲總營業額超10億元,恢復至去年同期近六成水平。
“恢復”成為各地“五一”假期關鍵詞。
記者5日晚從商務部獲悉,5月1日到4日,重點監測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節前一周日均銷售額增長30.1%。
“云”端消費激增 消費業態求新求變
把沙灘海浪“搬”到手機屏幕上,通過網紅直播形式邀請游客參與各種游玩項目體驗……浙江舟山朱家尖景區推出的“云旅游”新玩法,首次直播期間便在線吸引近5萬網民觀看。
“這種‘旅游帶貨’不僅滿足了線上網民的需求,還帶來流量變現的新商業模式。”浙江舟山旅游集團朱家尖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波說,“五一”假期前3天,僅朱家尖一個南沙沙灘景區游客數就達到2萬余人次,線上流量為景區帶來足夠多的曝光,可以實現線下客流轉化,這種新模式對于旅游業的復工復產效果明顯。
除了旅游,線上音樂會也是人們在假期放松的好方式。《聆聽大自然·有機三部曲》交響音樂會、《深圳聲音》線上演唱會……5月1日至4日,走過7年歷程的深圳南山流行音樂節今年首次通過線上直播。眾多唱作人齊聚線上,在以音樂撫慰心靈、用音樂傳遞愛與希望的時光中,提振全面復工復產的士氣。
記者了解到,這個音樂節前3場演出的總觀看量超過1000萬人次。網民們表示:“耳朵真真切切地享福了。”“雖然是云音樂節,但還是很感動!”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在線旅游、購物、娛樂等“云”端消費興起,形成新的增長點。阿里巴巴數據顯示,上海市4日晚啟動的大規模商業促銷活動“五五購物節”,天貓上海商品1分鐘便成交破億元;菜鳥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3天,全國產生的物流訂單量同比增加45%。
“五一”假期,滬上已開放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分別接待觀眾3.66萬人次、9.68萬人次、3萬人次。同時,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主要文化場所推出“云展覽”和線上活動200余個,瀏覽量101.3萬次,引導市民云上看好戲、聽好課、觀大展、逛集市、賞春光。
線下人氣旺,線上也精彩。“云”正成為上海文旅消費新增長點,市民游客在假日期間樂享線上線下商旅文融合新體驗。
“疫情期間,‘宅’經濟活躍發展,各類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給經濟發展帶來全新的增長點。”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蘊表示,新消費業態離不開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支撐,隨著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深入,新業態發展將帶來新的增長極,進一步釋放蟄伏的消費潛能。
“預約游”成新風尚 健康文明樹新風
戴口罩、測體溫、預約參觀、限量游覽……由于疫情原因,這個“五一”假期注定與以往不同。手機里,人們多了一個健康“綠碼”;餐桌上,公筷公勺成為新“標配”,許多文明健康新風尚已蔚然成風。
在線預約購票、間隔1.5米排隊、接受體溫檢測、出示健康碼、掃描手機驗票,經過以上幾道防護程序,5月1日,來自山東臨沂的李先生一家三口走進濟南趵突泉公園。游園過程中,他們全程佩戴口罩,自覺與其他游客保持間距。
“受疫情影響,今年游客的出行習慣發生許多變化,預約旅游成為新趨勢。”泰山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全面實行實名制預約購票,每日限流3.4萬人。
無預約,不旅游。“五一”假期前全國多地文旅部門發布的“游玩攻略”中有共同的一條——景區門票預約制度,成為這個假期顯著的特點。
“未來北京將總結‘五一’假期旅游工作經驗,將‘限量、預約、錯峰、疏導’作為對景區常態化、長效化的治理要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級巡視員周衛民說。
每一副餐具邊都增加了一雙竹制公筷,公筷頂部不僅標注有“公筷”二字,還印上了“德潤大慈巖”的地域文化品牌,在顏色和材質上也與客人個人使用的黑色塑料筷子有所分別。“五一”期間,浙江建德大慈巖鎮新葉古村,“80后”葉云琪在經營的農家樂里添置了公筷。
“我們全家都很支持使用公筷公勺,這也是健康衛生的餐桌新時尚,他們還很貼心地準備了兒童公筷,小朋友也很喜歡。”來自杭州的游客陳女士說。
據了解,“五一”期間建德市文明辦向全市38家餐飲單位累計發放了2000副公筷公勺,受到了商家和食客的好評。
每桌都備有免洗消毒洗手液和消毒濕巾,所有員工佩戴防護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上崗,每次客人離開后用酒精消毒,給下一桌用餐的客人提供安全的環境……這些衛生方面的防護細節,正成為每家餐館的新“標配”。
比起室內的文明用餐,戶外用餐別有一番風味。中午時分,記者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看到,不少游客分散用餐。王女士在沙灘上撐起遮陽傘,取出準備好的食物,一家五口開始了一場別有風味的海邊野餐,“既能摘下口罩安心食用,又能享受美好的自然風光。”
“‘小公筷’是‘大文明’的象征。”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說,疫情倒逼人們出行習慣從一雙公筷開始轉變,讓公筷公勺成為每張餐桌的“標配”,預約游覽不扎堆,垃圾不亂扔,人人養成健康、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弘揚文明新風。(記者周科、王雨蕭、黃筱、陳國峰、陳愛平、王曉丹)(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假期 消費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