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楊玉春等:以理性和包容應對疾病這一人類共同的敵人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 楊玉春,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孫曉慧,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學部 劉恩校
惡疾肆虐全球,跨越國界、種族,人類成長史本身就伴隨著與傳染病斗爭的歷史。面對傳染病,總有個人、群體、種族甚至是國家在遭受著至暗時刻。面對急劇惡化的全球疫情形勢,要以科學技術和人道合作對抗疾病,要戒除偏見,以理性和包容共同維系世界正常運轉。
維護全球化發展的持續性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
基于現代通信技術的互聯網使信息流通加速、效率提升,海陸空運輸行業的高速發展實現了縮短時間、跨越空間的物資流轉和人員流動,帶來區域經濟的勃興,也帶來全球性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模式下的世界繁榮。重大傳染病直接導致全球性的人員流動降速、停滯,是人類的共同敵人,面對疫情導致的產業停擺、經濟滯脹、貿易受阻和隨時可能崩斷的全球供應鏈條,各國需要一致面向未來共渡難關,提高抗擊風險的能力。絕大多數國家的產業發展都融入了世界經濟文明的進程,面對共同的瘟疫大難,國家之間需要更加緊密的合作,降低貿易摩擦幅度、減少沖突頻次,繼續以互補的產業支持、通暢的貿易往來和精誠的抗疫科技合作維護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持續性,符合人類共同利益,是危局之下化解全球性經濟衰退風險的根本出路。
面對災難最大限度保持理性,既要保證信息對稱和通暢,又要依據科學和事實進行輿論引導
民族有區別、政體有異同,面對全球性瘟疫,要尊重各個國家不同的治理風格,倡導文明互鑒,求大同、存小異。保證面對疫情的信息對稱,對于抗擊疫情的過程、疫苗研發的進度、面對病毒變異變種的追蹤研究等問題都要保持信息對稱。解決信息不對稱一度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解決的世界性難題,需要超越經濟范疇、政治范疇,需要各國的主流媒體超越于局部利益、短期視角和政治局限,基于科學、基于人類公理和WHO的基本原則,引導疫情中不同國家、民族、群體、乃至個人之間的信息對稱,以理性的思考、可控的情緒、系統科學的論證共同抗擊疫情。既要認同國家行為,又要冷靜篩選信息?!坝绊懘蟊娤胂罅Φ?,并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擴散和傳播的方式”。無論在國家內部,還是國際間的信息傳播和交流,虛假信息、“陰謀論”等都會產生嚴重后果和代價。
推進醫學科學發展國際化,把“治未病”作為預防醫學的學科價值導向
疫情防控要加強科研合作,進行有效科研數據共享,加速國際間聯合研發疫苗;相互借鑒經驗,運用科學專業的防疫手段。國家要著眼長遠,對內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提高國家健康保障和服務的能力。對外弘揚中醫傳統文化,發揮好中醫、中藥在抗擊疫情、去除瘟疫中的作用。調整醫學學科發展方向,在醫學教育、學科發展、專業建設上重新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布局。擴大醫學教育的整體功能,平衡發展醫學教育的學科體系。把公共衛生作為服務健康民生的基礎學科,把“治未病”作為預防醫學的學科價值導向,讓新公共衛生理念和健康促進理念成為全球共識。
保持同理心,不歧視疫區民眾,以己之心去換位思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思想與行動
世界表面是分離的,本質是聯通的,自然災難面前,人類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們對待災難的態度、對待其他人群或民族的情懷,決定著一類人或者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道德高度?!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嚴峻疫情下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道義。在文化、教育等重大社會發展問題上,將健康目標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底色,以同理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多方角度共情互鑒,增強國際交流合作的可行性、可信性、有效性。各個國家和民族都要遵守既定共識和規則,加強互動交流、增進國際理解,真正基于國家信譽做到守望互助。
協同加強青少年健康教育,培養好、保護好一代青少年就是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贏得了未來
全球范圍內民眾健康素養的提升可以有效應對傳染病災難,隨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人們對于疾病的認識將日趨科學和理性,從全球看,世界衛生組織多年來一直呼吁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對于眼前蔓延的疾病以及對于未來未知疾患的防范都有著極大的人本價值。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健康教育,特別是處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沖突階段的中學生,疫情前后要避免他們受到非理性情緒的裹挾,客觀真實的教育是對他們最大的保護。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人類 疫情 理性 共同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