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專家揭秘!新冠肺炎病例救治中麻醉醫生感染為何遠低于非典?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4日電(記者 李木元 劉暢)新冠病毒的傳播力比SARS要高得多,參與救治的麻醉醫生為何感染率要比2003年非典低得多?在4月3日舉行的中國麻醉宣傳周媒體分享會上,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天龍教授表示,麻醉醫生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特別是在給危重癥患者插管時十分危險,之所以能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是因為采取了新技術,優化了麻醉方案,防護措施更嚴密。
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天龍教授
中國麻醉宣傳周媒體分享會會議現場
每年的3月30日到4月3日是中國麻醉周,今年的主題是“敬畏生命,關注麻醉——抗擊疫情勇擔當,重癥救治我護航”。
醫學界流傳著一句話,“外科治病,麻醉保命”。“普通大眾對于麻醉醫生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打一針就走的階段,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王天龍表示,一個病人預后情況的好與壞,不光是打一針就能達到一個良好的術后的結局。所以從一開始給病人注射麻醉藥物,到之后對病人生命機能的維護,都需要麻醉醫生做很好的調控來改善病人術后的轉歸,降低病人術后的并發癥和死亡率。這次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麻醉醫生參與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氣管插管以及對重癥患者的管理等很多救治工作。“只不過,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大家看到的麻醉醫生工作表現更突出的是插管小分隊。”
王天龍透露,“因為采取了一些有力的舉措,從武漢前線麻醉醫生插管的情景來看,感染的比例特別低,我知道的可能就一兩個。”
王天龍解釋說,新冠病毒主要侵害的是病人的肺部,插管過程中,麻醉醫生距離病人頭部的距離比較短,如果控制不好,病人出現嗆咳反應,在局部短時間呼出的空氣氣流里的病毒濃度是比較高的,很容易造成交差感染。所以說這是一個極為高危的操作。
我們一方面既要保證給病人插管成功,同時要防范對麻醉醫生本身造成的新冠肺炎感染。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很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快速順序誘導氣管插管的方法,給病人打完麻醉藥,同時給予其充分劑量的肌松藥物,在事先有充分氧合的狀態下,用肌松藥讓病人沒有自主呼吸,然后進行氣管插管。這樣就能防止插管過程中病人嗆咳或者給病人加壓給氧時局部氣流泄露,造成局部病毒濃度過高,引起交叉感染。
另一個方面就是醫療器械的進步。SARS期間麻醉醫生感染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因為過去的插管技術沒有那么先進,就是用普通的喉鏡把聲門挑起來,麻醉醫生要用眼睛看見聲門才能插管,幾乎是跟病人的頭部親密接觸,局部空氣里的病毒密度比較高,這是引發感染的主要原因。這次新冠肺炎病人救治,麻醉醫生優化了麻醉方法,采取了可視喉鏡指引的氣管插管,在1米的距離外,通過遠端可視的屏幕引導就能看見病人的聲門,跟病人接觸的距離明顯加大。這樣一來局部空氣里的病毒濃度也會降下來,降低感染風險。
麻醉副作用大小與麻醉方式沒有必然聯系
談到麻醉,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問題,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如何選擇?局部麻醉的副作用是不是更小?
北京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常委、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張歡教授介紹到,局麻是用局部的麻醉藥專門打到某一個區域,產生局部的作用,讓這個手術部位沒有傷害性的刺激產生,病人不感覺到疼痛。局麻主要是針對一些短小的、淺表的,或者是一個區域的手術來開展的。全身麻醉更多的時候針對的是一些大型手術,或者是無法采用局部麻醉的手術。所以不同的麻醉方法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手術打算怎么做,手術的范圍是什么,同時也要取決于患者的耐受程度。
麻醉醫生對于同樣一種手術可能會有不同的麻醉方法選擇,這一方面取決于患者整體的情況,還有一方面也取決于麻醉醫生對病情的預估。如果是兩種麻醉方式都可以選擇的時候,那么肯定要選擇一種他認為最理想、最滿意的方式來實施。
所以局麻和全麻對于不同的手術患者而言是不同的概念,并不是說局麻的副作用一定小,局麻也有一些不良反應存在。全麻如果掌握好的話,術后恢復同樣非常快捷。所以從這一點來說,麻醉方式的選擇和副作用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北京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常委、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張歡教授
張歡進一步表示,任何麻醉方式都可能存在副作用,比如全麻后病人可能會有乏力、嗜睡、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這在早期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現在很多藥物都是短效的,可控性非常好,不良反應發生一般來說比較短暫,是完全可逆的。另外,患者術前狀態不好,全身情況比較差,加上手術比較復雜,創傷比較大,后續帶來一些身體的不適可能更多。所以不能單純把身體的不適完全歸屬于麻醉,它是一個綜合的問題。
麻醉藥物不是藥效強就是好藥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全國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馮藝教授介紹,在我國一些較發達的三甲醫院,麻醉相關死亡率只有三十萬分之一甚至四十萬分之一。如何降低麻醉死亡率?一個是藥品好、監護儀器好,還要操作技術好、人員培訓好。
什么叫好藥?馮藝講到,是藥三分毒,沒有什么絕對好和不好,適合你這個病人的、適合你這個手術的才是最好的藥物。所以好和不好取決于醫生對病人情況的了解、對麻醉的掌控。不是最貴才是最好,或者藥效最強才最好,有的時候病情不需要用這么強效的藥物,對他來講就不是最好的藥物。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全國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馮藝教授
全國僅9萬多麻醉醫生,數量嚴重不足
麻醉是一門直逼生命底線的學科,它對麻醉醫生專業能力的要求很高,如何提高基層麻醉醫生的專業水平也是麻醉學界關注的問題。
北京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前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李天佐教授
北京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前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李天佐教授表示,目前我國的麻醉學科面臨很大挑戰,第一個挑戰就是麻醉醫生嚴重不足。麻醉學科是應對所有以外科治療為主體的患者救治過程的一個主要環節,需要我們有大量的人才、設備和管理的支撐。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就單從麻醉醫生的數量來看,和國際上相比差距是很大的。目前我國麻醉醫生大概9萬多人,面臨的年手術量非常大,非常疲勞。
第二個挑戰是麻醉科醫生風險高、壓力大。麻醉科醫生要保證一個病人,不管他有多復雜的疾病,接受多么復雜的手術,都要能挺過來。這就意味著麻醉科醫生在整個手術當中,自始至終都要處于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
“要全面提升中國麻醉學科服務能力,滿足社會要求,人才短缺是排在第一位的突出焦點問題。”李天佐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個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了未來的一二十年中國麻醉醫生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數量,我們要做的包括:吸引更多的醫學生盡可能地從事麻醉專業;提升薪酬水平,體現麻醉科醫生的價值;更多宣傳讓公眾認識到麻醉科醫生的重要性,等等。
對于不同區域之間麻醉科醫生的數量、質量不平衡的問題,李天佐建議通過住院醫師規劃培訓、專科醫生培訓等方式來解決。
編輯:劉暢
關鍵詞:麻醉 醫生 新冠肺炎 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