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胡家忠:基層生態環境監測短板怎么補?

2020年02月27日 14:57 | 作者:胡家忠 |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作者:胡家忠

生態環境監測與疾病預防控制模式有相通之處,一個給環境看病,一個給人看病。居安思危,如果類似突發事件出現在生態環境領域,基層生態環境監測應對得了嗎?筆者認為,在一些能力較強的地方應該沒有問題,但一些能力較弱的地方應該加快補齊短板。

當前,一些地方的基層環境監測還難以形成戰斗力,這在中西部區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尤為突出。根本原因是缺人,缺少真正掌握環境監測技術的人。現在有的區縣環境監測機構人員老化嚴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不能有效開展環境監測采樣、分析工作。

為應對疫情,做好生態環境監管,生態環境部要求各地做好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測,增加余氯、生物毒性監測。中西部地區有一些區縣級環境監測機構不具備這兩個項目的監測能力,主要原因是沒有資格證,沒有儀器設備和標樣試劑,從未開展過此類項目監測,分析技術手段也沒有。

筆者認為,提高基層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更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根基,重在強化基層一線即區縣級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環境監測四級網絡的健全完善,區縣一級是基礎。針對當前中西部區縣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關鍵是做好監測人員的更新換代,增添具有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新鮮血液。發揮我國事業單位編制的優勢,每個區縣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遴選一兩名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骨干起帶頭作用,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就能盤活一個區縣的環境監測機構,從而增強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根基。

其次,做好監測分析技術能力儲備。環境監測擔當起給生態環境看病的職責,責任重大,地市級以上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不能只局限于生態環境中地表水、大氣、土壤、噪聲等環境質量因子監測的持證能力,對于環境相關項目的持證能力也必須具備。比如,此次疫情要求的余氯、生物毒性,也包括黑臭水體中氧化還原電位、水中生物警示指標、大氣中預警指標等,只要是與環境相關的項目持證能力就應逐步積累,做到有備無患。所以,在計量認證時,應突破生態環境部門項目持證的局限,擴大與環境相關的監測項目的持證能力,提前做好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能力儲備,應對可能會發生的應急監測工作。

第三,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預警響應機制。環境監測上下一盤棋,國家、省、市、區縣四級網絡要完備,特別是要完善重大生態環境防控預警體系,做到精準響應,建立應急監測指揮體系、運行機制,明確每一級的職責職能等。

第四,切實關愛一線監測人員。千難萬難,一線挺住就不難。全國環境監測網絡運轉暢通,根基在基層,根本力量是一線監測人員。因此,要真正關心關愛生態環境監測人員,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基層一線生態環境監測人員,提升其職業榮譽感。(胡家忠)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環境監測 生態環境 基層 監測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 日韩乱偷区自中文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