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
——訪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在抵御下行壓力中顯現出了韌性和潛力,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年初預期的合理目標區間。“同時也應看到,世界經濟總體呈現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債務、高風險特征,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我國仍處于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關鍵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因素交互影響,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挑戰和風險仍然較多。”對于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這樣表示。
動能轉換陣痛在所難免
在王一鳴看來,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和風險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中,要特別關注新舊動能轉換陣痛顯現這一現象。“傳統增長動能增勢走弱,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等新動能擴張勢頭明顯放緩,有的回落幅度甚至大于傳統產業。”王一鳴表示。與這一問題相互呼應的,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不容忽視。去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下降2.1%。加之市場需求不足,信用風險上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仍然比較困難,市場主體投資意愿和信心不強。
部分地方基層財政困難凸顯,與之關聯,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也暴露了出來。受傳統行業轉型陣痛、企業回款賬期拉長和個人消費貸款逾期上升等影響,加之貸款利率調降后中小金融機構凈息差收窄,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有所上升。
在王一鳴看來,結構性失業壓力上升的現象也應引起高度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對就業的滯后影響逐步顯現,加之用工成本提高、環境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減員壓力增大,但迫于招工難,企業不敢輕易裁員,隱性失業現象突出。
6%不是分水嶺但保持增速依舊重要
“現在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在未來‘破6’?6%并不是一個特別的分水嶺,增速略高一點,或者略低一點,并不是主要問題,關鍵要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當然,這并不是說,速度就不重要了。”在王一鳴看來,增長速度過低,就業難以保障、結構調整難以推進,宏觀杠桿率也難以穩住。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還是要爭取6%左右的增速。“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把穩增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確保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王一鳴這樣表示。
王一鳴認為,當前宏觀調控面臨國際與國內、總量與結構、供給與需求等多重制約,我們既不能低估周期性因素對短期經濟下行的影響,忽視逆周期調節對穩增長的重要性,也不能因為下行壓力較大就放緩結構性改革,而是要把逆周期調節與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要用宏觀政策的確定性對沖不確定性,避免經濟增速出現大幅波動,堅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發力,根據經濟運行的突出問題,豐富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努力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推動經濟動能轉換
把握金融風險處置“時、度、效”
對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運行,王一鳴給出六條建議。
一是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鞏固減稅降費成果,適當提高赤字率,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優化財政資源配置,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有效擴大國內需求和保障民生。“建議研究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主要用于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比如5G網絡、沿江高鐵、煙大隧道、瓊州海峽隧道等。”王一鳴這樣說。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又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增加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更多依靠價格型工具,用市場化改革辦法降低實際利率水平。推動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通過兼并重組、地方救助等多種方式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二是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重點是建立“僵尸企業”有效退出的體制機制。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重點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強化對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提升產業鏈水平,重點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和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重點是深化土地、人才、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三是充分挖掘國內市場需求潛力。挖掘國內需求潛力,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既要用改革的辦法增投資、擴消費,又要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潮流,以消費的新增長點引導和促進投資。創造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環境。鼓勵支持居民購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新消費促進和帶動新興產業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偏遠地區信息網絡、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對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加大土地、環保、能耗等政策支持。做好“十四五”時期重大重點項目的前期研究和準備。
四是繼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擴大首臺套設備和基礎軟件使用,提高關鍵設備和基礎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推動5G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零售物聯網等場景的應用。增強監管包容性,支持支付體系的探索創新。
五是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市場主體信心。當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難以完全用逆周期調節來根本緩解,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確立“競爭中性”原則,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健全以公平為核心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增強民營企業信心和投資熱情;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探索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領域突出風險。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既要把握好風險處置的“時、度、效”,又要區別輕重緩急,以跨領域、傳染性強、影響面廣的中小金融機構、P2P網貸平臺、股權質押等風險點處置為近期重點。要積極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引導吸收股權戰略投資,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啟動“問題金融機構退出條例”立法工作,壓實地方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金融機構主體責任,著力構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風險 經濟 力度 周期 調節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