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理性發展經濟,葛紅林常委四個建議“一針見血”
2019年,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雖然全年經濟成績單發榜,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大家都從自身的關注角度對此進行解讀。對于在履職調研路上全年無休的全國政協委員而言,中國經濟在復雜內外部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韌性和活力,他們既有感觸,更具發言權。
“全年GDP增速實現6.1%,人均GDP過1萬美元,這體現了在我國發展質量在進一步改善的同時,發展速度仍然遠超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階段性展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實現了質量與速度的良性匹配。”對于新春佳節到來前中國經濟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葛紅林頻頻點贊。與此同時,圍繞未來一個時期的經濟運行,“老兵”葛紅林也給出了建議。
“第一個建議就是保持清醒頭腦,不受國外評論的影響,既不受拿增速降低來唱衰的影響,也不受拿增速降低來激將的影響,堅持質量第一,速度第二,真正將增長速度調控在適合自身的合理區間,追求更匹配的質量和速度。”聽葛紅林一席話,總有茅塞頓開之感。
“當然,在調研中,我們也看到有些新上任的地方干部,有的是出于急于改變落后,有的卻出于急功近名,自覺和不自覺地模糊了新發展理念,追求短平快的項目,追求營業收入大而不是增加值大的企業,追求組裝型的企業而不是制造型的企業,仍然將做大既當做速度,又當做質量。他們的上級領導應有敏感性和判斷力,要加大新發展理念的灌輸力度,在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過程中,幫助他們根據區域的發展時空,追求更匹配的質量和速度。”這是在經濟“戰場”上身經百戰后,葛紅林的肺腑之言。
第二個建議,是抓住產業特點,精準施策去產能,緩解供大于需的過剩問題。
葛紅林表示,去年以來,我國鋼鐵產量未降反升,又引起了社會關注,畢竟國家已經花了1000億元的去產能代價,為此我想講講去產能和去產量的問題。產能和產量在不同的產業中,存在產量大于產能,等于產能和小于產能的三種情況,去產能和去產量有時是一回事,有時又不是一回事。眾所周知,供大于求的要害是產量而不是產能,去產能本質上是為了去產量,這對制定精準的產業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翻開葛紅林的檔案,你會發現,他既在鋼鐵企業工作過(1998年就擔任寶鋼副總經理),又在有色金屬行業工作過(2014年10月從成都市長調任為中鋁集團董事長),而這兩個行業雖然都屬于冶金行業,但是在產量和產能的關系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鋁錠產量受制于電解鋁的生產工藝,產量的增減十分有限,基本等同于產能。而粗鋼產量得益于煉鋼設備大于1的生產系數,增產20%以上并不難,伸縮性較大。由此可見,化解鋼鐵產業供大于需的矛盾,要害是抓住去產量,而不是去產能。而化解鋁產業供大于需的矛盾,抓住了去產能就是抓住了去產量。
“過去三年來,鋁產業沒有花國家一分錢,通過法治化手段,嚴肅查處了2013年以來的違法違規產能,又通過市場化手段,在行業開啟了電解鋁指標的有價交易,形成了產量的‘天花板’。雙管齊下,既去了過剩產能,又去了過剩產量。而鋼鐵產業雖然花了1000多億元,去產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未能控制住實際的產量增長,問題就出在產量是能大于產能的,這就涉及產業政策準否的問題。因此我建議,鋼鐵的去過剩產能應轉變到去過剩產量,可以以某一年各鋼鐵企業的實際粗鋼產量為紅線,確定增或減的幅度,以此既能防控產量過剩,再次出現供大于求,又能促進鋼鐵企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葛紅林有理有據。
“第三個建議,是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訂了,我們要抓緊備戰下一階段談判,要抓緊澄清中國政府對企業補貼的概念、內容和范疇。抓緊梳理競爭性領域國企是否存在吃偏飯的補貼,如有應予以規范,如無應予以澄清。”葛紅林這樣說。
2018年11月,葛紅林參加了第二輪中美和中歐前高官與企業領袖的對話會,2019年12月,他又參加了第三輪中歐前高官與企業領袖的對話會。“會上,外方反復提出我國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問題,大致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指責型的,指責我們補貼了國有企業,又讓得到補貼的國有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是不公正的;另一種是了解型的,認為對國有企業是可以補貼的,他們的國家對國有企業也是有補貼的,但希望了解中國是如何補貼國有企業的,要求透明。限于自己的工作局限和了解程度,我只能結合我從事過的鋼鐵和有色金屬領域,明確地告訴他們,這兩個領域,國家對國有央企早就沒有補貼了,國家對民企和國企是一視同仁的。同時指出,不能將中國地方政府的普惠性的優惠政策,視同對國企的補貼,否則,你們就應該承認,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投資的外企,都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補貼。在對話中,我也希望外方對補貼問題,不要停留在原則性的指出,而要做具體性的指出,這才有利于雙方消除誤解,建立互信。”葛紅林這樣說。
他同時強調,一要抓緊澄清中國政府對企業補貼的概念、內容和范疇,對普惠性的補貼,就不能視為對國企的補貼。比如,科技部根據科研項目下達給的科研經費,就不屬于對國企的補貼。二要抓緊梳理競爭性領域國企是否存在吃偏飯的補貼,如有應予以規范,如無應予以澄清。此外,按照國際慣例,應明確告之,對國企承擔軍工業務的支持,屬于應有的補貼。
葛紅林的第四個建議是,從“一刀切”向“切一刀”的轉變,充分體現了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和精準治污,應加大社會宣傳的力度,擴大知曉度,同時層層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將好的政策層層落實到位。
據他介紹,最近,生態環境部出臺了文件,細化了禁止“一刀切”的措施,對于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不得采取集中停產整治措施,并明確要求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做法,對采取集中停工、停業等“一刀切”方式應付督察的行為嚴肅查處。“我認為,從‘一刀切’向‘切一刀’的轉變,充分體現了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和精準治污,充分保護了合法合規企業的權益,鼓勵做得好的,限制做得差的,應充分肯定這種工作方法和水平的提高。建議加大社會宣傳的力度,擴大社會和企業的知曉度,同時層層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將好的政策層層落實到位。”葛紅林這樣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量 補貼 葛紅林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