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白洋淀出現5公里長捕鳥網 非法捕鳥緣何屢禁不止?
本報記者高博、曹國廠、杜一方
近日,一則白洋淀出現5公里長的捕鳥網,鳥類有進無出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
作為華北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淀被譽為“華北之腎”,是野生鳥類在華北中部的重要棲息地。每年大批候鳥經此越冬,這正是白洋淀被盜獵者盯上的緣由。
盜獵候鳥的行為,不僅發生在白洋淀。此前在候鳥遷徙重要中轉站——河北秦皇島、唐山等地,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同樣發現不法分子圍網盜獵候鳥的行為。
候鳥在飛往南方的路上,慘遭不法分子捕殺。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國家明令禁止,偷獵濫捕卻屢禁不止?候鳥遷徙路上如何不再“危機四伏”?
候鳥遷徙路上頻遭捕殺
2019年12月13日,環保志愿者在白洋淀發現大面積捕鳥“網陣”。
獲悉后,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啟動“清網行動”,組織人員對鳥網進行拆除,并由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執法人員,對非法收購、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進行排查,嚴厲打擊破壞野生鳥類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派出督導組,對此事進行現場督促指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鳥類保護管理處、鳥類環志中心等部門,也到達安新縣進行實地踏查。
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共出動上千人次,并利用無人機,開展全域全方位巡查,拆除7處捕鳥網,總長3055米。
去年9月,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跟隨護鳥志愿者,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暗訪時看到:數百米的鳥網隱藏在玉米秸稈中,網眼細密堪比“蜘蛛網”。紅喉歌鴝、黃鶯等野生鳥類,一旦被纏住便無法動彈,越掙扎纏得越緊,慘叫聲不絕于耳……
凌晨3點多,記者驅車來到盧龍縣涼水泉村。這里地處丘陵區,四周較為空曠。打開車窗,時不時聽到清脆的鳥鳴聲。護鳥志愿者告訴記者,此聲音并非鳥類發出,而是誘捕器(俗稱鳥媒機)發出的。
“一般情況下,鳥類也是天黑即眠,用誘捕器模擬發出候鳥聲音,目的是吸引鳥類飛落下來,覓食停歇,誤撞到網上。”
天亮后,記者循著鳥鳴音前行,找到了掛在竹竿上的誘捕器,鳥網就搭設在竹竿下方的玉米地里,不仔細分辨很難發現。玉米地的旁邊,還種著引鳥覓食的谷子。
早上7時許,志愿者報案。之后,盧龍森林公安人員、護鳥志愿者和記者協力拆除了三個捕鳥網,總長約300米,解救放生紅喉歌鴝、黃鶯、東方大葦鶯等20多只。還有近百只死鳥掛在網上。
唐山市曹妃甸區一家濕地生態研究所,長期在渤海灣北部開展鳥類監測工作。據研究所理事長張云博介紹,渤海灣地區是候鳥休憩、覓食的重要地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路段,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候鳥經過這條路線。但這一具有重要觀賞、保護和研究價值的遷徙路線,引起了不法分子的覬覦。
無獨有偶。去年9月,唐山森林公安聯合護鳥志愿者,在唐山灤南縣常旺莊村,搗毀了一個大型候鳥催肥窩點,解救放飛1.5萬余只候鳥,其中大部分是瀕危物種黃胸鹀。
在曹妃甸工業區,護鳥志愿者還發現三處鳥網,僅一處的長度就超過1千米。解救鳥類活體300余只,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2只,死體粗略估計也有300只左右。
背后隱藏黑色利益鏈
在河北,盜獵與反盜獵上演著一場激烈的較量。
華北環境前線是河北省一支巡河護鳥的公益組織。通過歷時兩年的反盜獵行動,他們發現河北多地存在架網捕獵行動。
針對亂捕濫獵現象,公安和林業部門也多次開展“清網行動”。為提高民眾保護意識,秦皇島、唐山一些農村,時不時可見“打鳥可恥、保鳥光榮”等宣傳標語。
由于多數候鳥遷徙時間和路線相對固定,這給非法捕獵者以可乘之機。圍網捕鳥也呈現出隱蔽性強、網絡化特征明顯和反偵察能力加強等新特點。
雖然各地加大執法力度,但野生候鳥交易已經形成畸形利益鏈條,高額利潤讓人鋌而走險。
捕收售候鳥漸成規模化、專業化趨勢。張云博表示,在這條黑色利益鏈上,下游捕鳥,中游收購、販賣、組織捕鳥,上游集中批發,終端消費是流向餐桌或者籠養。一般多是在唐山、秦皇島等地張網獵捕,通過天津販賣,最終流向廣東等地。
張云博說,一畝稻田一年收益最多一千元,而捕一季鳥,收入可達1萬元。據介紹,村民捕到鳥后,會賣給當地一道販子,價格幾元到十幾元不等;一道販子再轉手賣給收購量更大的二道販子,每只能賺5元左右;二道販子買鳥后,經過催肥再賣給南方收購者,每只利潤也有5元……
還有一些盜獵者,把捕到的野生鳥類飼養起來,然后賣給信徒放生。華北環境前線負責人高瓊證實,他們曾在河北辛集、無極一帶,發現盜獵者將鳥類飼養在廢舊房子里,并不往南方販賣,而是賣給佛教協會放生的人,牟取暴利,“像麻雀,一般2元至5元不等”。
作案手段隱蔽性強、網絡化特征明顯。護鳥志愿者表示,盜獵者作案工具越來越先進。原來模仿鳥鳴用的是老式錄音機,現在則是鳥媒機等智能裝置。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鳥媒機”,有多個產品選擇,一些還描述“產品音量大、自然逼真、支持遠距離遙控、聲音覆蓋1500平方米。”
每年的候鳥遷徙季節,一些不法分子便在稻田、濕地等地點放置鳥媒機,架設鳥網,等著鳥類入套。
打擊難度逐漸加大,“儲藏室”也越來越隱蔽。高瓊坦言,非法盜獵的鳥網,往往架設在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地方。林業部門和志愿者,要想發現鳥網,就得四處巡護,去河邊、去樹林里,去田地里……走到人們平時去不到的地方。
唐山森林公安部門在灤南查獲的一處候鳥催肥窩點,就是不法分子專門搭建的棚屋。為了瞞天過海,窩點老板還在棚屋里養了貉子作為掩護。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候鳥 捕鳥 鳥網 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