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供給能力不足、結構矛盾突出 快遞業如何轉型?
導讀
和10年前相比,我國快遞業已脫胎換骨,由小到大發展迅猛,市場結構持續優化,資源要素加速聚集。不過,蓬勃發展背后依然面臨不少挑戰:結構調整有待深化、量收增長不匹配、城鄉區域不協調、收投分布不均衡等短板存在;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網絡延伸不夠,末端服務缺乏穩定性,自動化分揀技術裝備應用等有待加強。
山東省濰坊市一家快遞公司分揀中 心,工作人員在分揀貨件 張馳/攝
深度依賴電子商務
快遞業是先導性產業,對電子商務具有支撐作用,同時也深度依賴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增長變化直接影響快遞業發展,且對快遞業產生“乘數效應”。可以預期,電子商務在經過高速增長后,增速會逐步回落,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中高速穩定期。這意味著快遞業必須找到與電子商務中高速增長相適應的新平衡點。
近年來,快遞企業相繼上市走上資本市場,行業整合趨勢明顯。行業巨頭在資本加持下,競爭力大幅提升,紛紛加快兼并重組小快遞公司。同時,大型快遞企業間強強聯合或相關戰略投資以及快遞企業間并購重組,能有效降低成本,推動行業向更為集中、資源整合更為優化的方向發展。
更重要的是,資本通過快遞業展現出來的新技術、新模式,整合傳統物流的步伐也在加快。
“機會之窗”正在打開
中國傳統物流行業與國際發達水平之間差距明顯,突出表現在物流市場嚴重碎片化,局限于一城一地一業,企業多、規模小、設置分散、競爭力弱。隨著經濟發展,物流行業在提高服務質量和降低成本價格方面的待改善空間不斷顯現,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機會之窗”正在打開。
在這一輪結構性整合中,快遞業可扮演重要角色。從資本層面看,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快遞業,搭建基礎網絡建設、加強土地車輛投入,著眼于提高整合傳統物流企業能力。從技術層面看,快遞業著力的“慧眼神瞳”人工智能系統、“X倉儲大腦”等新科技,均落地在智慧物流和智慧園區等領域。
快遞巨頭企業與傳統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盟合作、上市融資等多種形式實現規模擴張、資源集聚,可以進一步對物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解決傳統運輸方式銜接不暢、中間環節多、損耗大等問題。同時,有利于快遞企業更好參與國家物流樞紐布局的規劃和實施,持續推進物流園區、配送中心、末端網點等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建設,解決網絡延伸不夠、末端服務缺乏穩定性等問題。
行業規范倒逼快遞業轉型升級
在快遞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整個行業的收入和成本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快遞單件收入持續穩定下降;另一方面,快遞業的成本上漲壓力較大,資金、人工、能源等要素成本增速較快。此外,受訂單過于分散、并單率低等因素影響,管理成本很難壓減。在此情況下,盡管快遞服務質量持續向好、消費者申訴同比下降明顯,但是快件延誤、損毀、丟失仍時有發生。部分農村網點出現取件時二次收費,一些小型快遞企業出現營業困難甚至停止營業的現象。
針對存在的問題,國家越來越重視引導和規范快遞業發展。2018年3月,國務院通過《快遞暫行條例》,對經營、使用、監督、管理快遞業務做出規范與保障。2019年7月,國家郵政局印發《關于支持民營快遞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降低企業成本、推動轉型升級、營造公平環境、提升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措施。
這些措施提振了快遞規范發展的信心,也倒逼快遞業加快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特別是在開拓新的網點和農村快遞業務過程中,要特別警惕陷入惡性價格競爭的泥沼,如不能以技術創新或管理創新降低成本,最終將損害快遞企業自己的經營利益。
監管部門要著眼于快遞業的未來,因勢利導,鼓勵企業降低成本、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擴大服務能力,依靠提高服務質量走出一條優質優價的良性競爭道路。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1期
作者:歐陽俊(作者系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委會秘書長)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快遞 企業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