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特刊報道 特刊報道
“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模式
人民政協網12月20日電(記者 紀娟麗)9月11日,人民大會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新當選并獲中央政府任命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時表示:“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翻開新一頁
1999年12月20日,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下,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回歸后,澳門保持原有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50年不變。
用“一國兩制”方式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鄧小平創造性提出的科學構想。回歸,帶給澳門的不僅是自豪和喜悅,在“一國兩制”制度下,澳門更是翻開了快速發展的新一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斷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回歸后的澳門,如重獲新生般煥發著生機,“一國兩制”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過去的“小漁村”,也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蓮花寶地”,一派繁榮、進步、和諧的景象。
堅守“一國”之本
澳門金蓮花廣場,每天早晨,人們自發聚集在這里,參加升國旗儀式。
對國旗下的尊嚴與底線的堅守,正是澳門堅持“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的基礎。全國政協常委、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會長廖澤云對這一點感受頗深。“國家好,澳門才好;澳門好,國家會更好。”他說,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嚴格依照澳門基本法施政,是澳門特區得以穩定、繁榮的根本保障和寶貴經驗。而貫徹落實澳門基本法包括必須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努力使澳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有效服務國家,并從中實現自身的提升;必須促進澳門各界同心致遠、共享繁榮。
2009年2月25日,對于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曹其真來說是特別難忘的一天。那天,《維護國家安全法》在特區立法會全體會議上高票通過,并于次日生效。“這標志著澳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一國兩制’下的澳門,是中國的澳門,我們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曹其真清楚地記得,為了讓這部法律能夠順利通過,并同時在社會上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多次來到面向全體澳門居民開放的公聽會進行說明。“請行政長官去說明,就是為了體現這部法律的權威性和重要性。”
回歸祖國20年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澳門得到切實維護。2016年,立法會選舉法修改法案中增加了“防獨”條款;2018年,設立由行政長官任主席的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2019年1月,順利完成對澳門立法《國旗、國徽及國歌的使用及保護》的修改,并制定配套行政法規,明確奏唱國歌的禮儀并對侮辱國旗國歌的行為設定刑事處罰。
善用“兩制”之利
“經過統計核算,賀一誠共獲得392張有效選票,得票率為98%。賀一誠當選為澳門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人選。”2019年8月25日,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國際會議中心,選舉結果一經公布,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回歸那天起,澳門同胞就既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主人,也是國家的主人。”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前主任冷鐵勛說,澳門特區嚴格按照基本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充分保障澳門居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開創了“澳人治澳”新局面。
20年來,除第一任行政長官和第一屆立法會依全國人大的相關決定,由200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選舉產生外,澳門特區已順利進行了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和五屆立法會選舉。在實現“澳人治澳”的過程中,特區形成了以行政長官為首的行政主導體制。在行政長官統領下,行政、司法、立法機關分工負責,行政、立法機關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
對于善用澳門“兩制”之利,曹其真親身經歷過一件讓她自豪的事。1988年1月15日,《中葡聯合聲明》生效,澳門進入回歸祖國前的過渡期。同年,曹其真受邀擔任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全心投入過渡時期工作。
“過渡時期,有人認為,土生葡人只能在葡萄牙國籍與中國國籍中二擇其一。”曹其真認為這樣不可,“如果要澳門的土生葡人作出抉擇,會造成大批人士離開澳門,人才流失不利于社會繁榮穩定。”最后,土生葡人可以選擇中國國籍并保留葡萄牙護照的建議被中央采用。時至今日,因為這個決定而留下來的許多土生葡人,仍在各個領域為特區做著自己的貢獻。
發展成果惠澤人民
要檢驗制度的科學性,最終標準在于是否造福于民。
20年來,澳門由最初經濟低迷、治安混亂、民生欠賬,逐步發展到今天經濟、社會、民生各項事業取得明顯進步。特別是二次分配,使廣大澳門居民切實共享特區發展成果,為構建和諧善治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民生基礎,向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在最近舉行的澳門婦幼發展成就展上,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副局長許華寶分享說,澳門從2007年開始,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提升了女性平等受教育的機會,目前澳門擁有高等學歷的女性比例已經高于男性。在醫療方面,澳門為婦女提供免費子宮癌及乳腺癌檢查,為女性健康及生命提供更優質的保障。
“特區政府把完善教育制度及制定教育發展規劃,列為首要任務。”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陳虹用一組數據說,1999年,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財政預算約10億澳門元,到2019年已經提高到超過86億澳門元,保證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原因而失學,同時也保證了學生接受多元及優質教育的機會。
最讓外界艷羨的是,從2008年起,澳門特區政府提出“與市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施政理念。現金分享計劃至2019年已連續發放12年,累計發放561.3億元,每名永久居民累計已領到9.1萬元。其他還包括失業津貼、疾病津貼、結婚津貼、學生書籍津貼等。“現在,澳門良好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可以說是名聲在外,近年來,向我咨詢并希望移民澳門的人越來越多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小麗說。
愛國愛澳薪火相傳
20年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始終把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為處理涉澳事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干預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全力支持特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20年來,澳門同胞深切感受到祖國無微不至的關懷。從幫助特區應對非典疫情、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到開放自由行,從《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實施,到解決澳門地域狹小問題,同意澳門特區政府填海造地建設新城區,從探索粵澳合作新模式開發橫琴,到“十二五”規劃將港澳發展單獨成章,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一項項利好政策,讓澳門同胞形成了“背靠祖國好發展”的共識。
通過“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澳門同胞愛國愛澳的傳統,逐漸升華為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
數據說明了這一點。2009年《維護國家安全法》法案公開咨詢期間,澳門民間團體所作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者認同澳門特區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時任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表示,這充分體現了澳門人的愛國精神和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持續多年的民調顯示,“一國兩制”和“愛國愛澳”穩居澳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前三位,超過八成受訪者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自豪。
愛國愛澳,薪火相傳。過去20年,“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面向未來,帶著對“一國兩制”的深切認同,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