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一泓清水潤華夏——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5年前的2014年12月12日,歷經50年論證規劃、耗時10多年建設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線通水,來自丹江口的水經河南、穿河北,一路北上到達京津,滋潤著北方大地。
全面通水5年來,甘甜的長江水滋潤著受水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如今,北京城市用水量7成以上為南水;天津14個區的居民供水全部為南水;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了南水;河北石家莊、保定、滄州等市90余個市縣區也都用上了南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順利通水,凝結著20余萬建設大軍艱苦奮戰、40余萬移民舍家為國的無私奉獻。這項舉世矚目的偉大調水工程從論證到建設,再到發揮綜合效益,也凝集著全國各級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心血。早在1991年的全國政協七屆四次會議期間,曹樂安委員就提交了《關于抓緊進行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的矛盾》的提案。而這一提案,也入選了全國政協成立70年來100件有影響力重要提案。
翻開近年來全國政協《國是建言》、《可持續發展建言集》、《把握人民的意愿——全國政協提案及辦理復文選》等文獻,查找歷屆全國政協提案,有關南水北調的提案240余件、調研報告和發言有百余份,參與的政協委員多達千余人次。在南水北調工程前期論證、工程建設、運行管理過程中,人民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高度關注,并參與其中。在積極為工程建設建言的同時,在調研、考察過程中更加感受到,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不懈奮斗而創造的偉大奇跡。
超過1.2億人喝上“甜”水
政協委員:“南水北調工程必須確保水質安全”
燒一壺水,泡上一杯茶。清晨,焦作市溫縣居民張月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尤其最近幾年來,隨著這茶越發香甜,張月的退休生活過得更滋潤了。
“茶還是一樣的茶,但水不一樣了。自從喝上南水之后,壺里的水垢明顯少了,丹江口水庫的水泡茶就是好喝。”張月說。
自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和張月有著同感的人并不在少數。
“南水北調的水水質優良,居民普遍反映自來水水堿減少、口感變甜。”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偉談及改善居民用水條件時所言,也是沿線居民對南水北調水質的普遍感受。
一渠好水,需要沿線做好污染防治,更需要源頭潔凈。
早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初期,水質的好壞一直都是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
2004年,由時任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張洽率隊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保障”調研組赴中線水源地調研。張洽曾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水水平的提高,區域內排污量也會逐年增加,只有通過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強化規劃及其實施力度,才能有效控制和提高區域水資源質量,確保水質安全。
2000年12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委員,兵分兩路,沿計劃中的東線、中線實地考察調研,足跡遍及五省二市,對南水北調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優化施工方案、調整水資源使用和水價政策、妥善處理各方利益等建議。
“南水北調,耽誤不得,也耽誤不起了!”委員們的大聲疾呼引起各方關注。
在2001年3月舉行的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時任全國政協常委陳邦柱就“盡早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議”第一個作大會發言。南水北調成為當年全國兩會熱點話題中的熱點。
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曾多次參與南水北調工程調研。在她看來,南水北調必須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態后用水”的基本原則規劃、建設和管理。要始終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保質為要。“要加強對調水區和輸水沿線的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加密監測點位和監測頻次,重視研究可能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汪紀戎曾建議。
委員們的建議無疑也得到了水利相關部門的重視。
據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說,中線工程的源頭丹江口水庫水質一般都是Ⅰ類水到Ⅱ類水,沿途采用立體方式封閉輸水,對可能的污染源、危險源進行定期監測排查,較好地保障了優良水質。東線工程在通水前對河道湖泊污染等方面進行了綜合治理,水質持續穩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質Ⅲ類以上。
數據顯示,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全面通水5年來,南水北調工程供水量逐年增加,受水區水資源短缺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南來之水提高了受水區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證率,從原來的補充水源逐步成為沿線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
為華北地下水補漏
政協委員:“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南水北調工程新的歷史使命”
“這百泉自2018年復涌以來,這邊的環境也跟著好多了,我經常在這散步。”記者在河北省邢臺市采訪時,附近的居民曾這樣告訴記者。
狗頭泉和百泉曾是邢臺十大名泉。志書記載:“泉出平地無數,匯為池,東北流貫葫蘆套,名曰鴛鴦水,北會七里河,東入南和界為澧河。”上世紀中葉,這里水資源豐富,最盛時“環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遺憾的是,從上世紀末開始,泉水枯竭,暫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狗頭泉和百泉的枯竭和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不無關系。資料顯示,河北累計超采1500億立方米,形成了9個深淺層漏斗區。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南水北調工程新的歷史使命。中線工程自2017年起,已連續3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及供水計劃內水量向沿線受水區30余條河道生態補水,已累計補水近26億立方米。”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百泉的上游七里河也在這30條河流之列。2018年10月,補水后的百泉復涌,當地媒體更是用“激動人心”“百泉真的復涌了”來記錄當時的盛況。
在談到南水北調工程如何發揮更大效益時,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戚建國指出,中線工程已不單是調整水資源分配的問題,對華北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水利部在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嚴重地區,對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開展為期一年的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同時還于2019年4~6月實施了東線一期北延應急試通水工作,累計從六五河節制閘調出水量6868萬立方米,調入河北省境內水量3739萬立方米、向天津市補水1978萬立方米,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渠南來水,讓饑渴的北方重煥生機。
在北京,2014年底南水進京成為地下水止跌回升的重要轉折。此前,北京市地下水位連續16年下降。如今,南水成為京城的供水主力,懷柔、平谷等應急水源地得以休養生息。今年10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78米。與南水北調進京前相比,地下水位回升2.88米,地下水資源儲量增加14.8億立方米。
中線后續工程正在推進中
政協委員:“中線工程綜合效益還有巨大潛力”
填滿了居民的“水缸”,回補了地下水的“漏斗”,但有關南水北調的話題卻仍然是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楊玉成表示,從目前運行情況看,中線工程綜合效益還遠未得到充分發揮。他建議,優化水資源配置,推進生態補水常態化。
兩會后不久,全國政協從3859件提案中確定40件重點提案,并遴選出7件作為重點督辦提案。其中,《關于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綜合效益》的提案,被列為第一件督辦提案。
今年6月10日至1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率隊的督辦調研組,赴天津市和河北省保定市、邢臺市、石家莊市進行深入調研,推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發揮更大綜合效益。
全國政協委員何建中在調研中表示,如今,南來江水由當初定位的補充水源變成了主力水源。除了實施防洪影響工程保證水渠汛期安全外,在枯水年份、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情況下確保供水,就必須加快調蓄工程建設。
陜西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提出生態補償建議,采取國家投入和受水區籌集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南水北調水源區建設基金,永續用于扶持水源區的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和綠色循環經濟發展。
跟隨委員們調研的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巡視員李勇曾表示,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特別是運用系統思維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很受啟發。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這張藍圖的繪制,需要沿線各地相關負責部門從國家戰略高度,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努力解決好當前存在的問題,使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委員們認為。
據南水北調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線后續工程正在推進中,主要任務是將中線一期工程95億立方米調水的保證率提高到95%以上,并利用中線工程現有能力,增加調水20億立方米以上。
清泉奔流,南北情長。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水北調偉大設想——如今,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夢想在新時代夢想成真!這一世界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像一座無字豐碑,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鐫刻下中國共產黨人致力于不忘初心、執政為民的不懈追求!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工程 南水北調 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