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馬信芳:笑逐“嚴”開
馬信芳
在中國喜劇表演藝術家中,嚴順開是個“另類”:戲劇大師黃佐臨稱他是塊“喜劇料作”;他是舞臺、電影、電視三棲明星;他在喜劇小品表演方面獨樹一幟……2017年10月16日,他去了天堂。兩年多了,我們真的很想念他。
此刻卻笑不起來
我與嚴順開老師早早相識。1984年,神州大地掀起“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熱潮。上海書畫界舉行義賣,藝術家們除捐款外,于1984年10月11日在上海市政府禮堂舉行義演。
眾多藝術家紛紛登臺獻藝。作為這次義演的總聯絡,我看好嚴順開表演的小品,果然,當晚它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
那天,嚴順開穿著筆挺的西裝站上臺,露出做工精良的襯衣袖口和領口。“我此刻的裝束,好比是現在的長城。這挺括平整的硬領就好比是八達嶺,它配上彩色的領帶,顯得莊重大方,頗有精神;再看這兩只袖子,雪白嶄新,色彩分明。一頭算是山海關,一頭算是嘉峪關,也很有代表性。可是,出八達嶺往西百余里,它已是頹垣斷壁,殘缺破損,有的地方禁不起輕輕地一碰……”
突然,他脫下西裝扔在地上,露出里面的破襯衫,除了衣領和袖口還像模像樣,襯衫其余部分都已“支離破碎”。嚴順開用此比喻當時長城的狀況:殘垣斷壁、亂草叢生。
關于嚴順開的這次演出,媒體第二天這樣報道——昨晚,上海市人民政府禮堂里,座無虛席,人們在靜靜地欣賞嚴順開的表演。他不是表演“阿Q”,也不是表演“阿混”,而是在朗誦一首悲壯深沉的詩……
嚴順開說,這個小品我是受上海人特有的“節約領”(俗稱假領頭)啟發而創作的,“外面看看樣子蠻好,里面是假的,大家一看就拎得清”。
1985年的6月,我與嚴順開赴山海關參加老龍頭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同行的還有童芷苓、孫正陽、孫泰等老藝術家。因主演《阿Q正傳》《阿混新傳》而暴紅全國的嚴順開,是受人關注的人物之一。
那天上午,火車停靠天津站。坐了一晚火車的嚴順開,下車到月臺舒展身子。這時,人群中竄出一個背著木箱賣冰棍的年輕人,叫起來:“哎,那不是‘阿混’嗎?”邊說邊上前,“嚴老師,哈,我見到您了!”嚴順開忙說,“謝謝!”年輕人更激動了,連忙打開木箱,取出足有半箱的冰棍捧給嚴順開,“哥們,我沒什么,來,嘗冰棍!”
嚴順開笑著謝絕,年輕人可不放棄:“今天見到您,太高興了!這是心意,一定要賞臉!”如此盛情,“阿混”沒法了,便說,“這樣吧,我買下了。”說著,把錢硬塞給了年輕人。
于是嚴順開請客,代表團所有人吃上了冰棍。
到了山海關,我們爬上了當地的長城,真的是頹垣斷壁、破磚殘瓦,荒蕪一片。目睹這一切,嚴順開感慨不已。
第二天,藝術家們在秦皇島體育場演出。嚴順開的那個《假領頭》小品引起巨大反響。掌聲中,他心情沉重地說:“觀眾們,作為一個喜劇演員,我此刻卻笑不起來。昨天,我去了附近的長城,破舊,確切地說,是破落,看了教人心痛。這說明我的表演一點不夸張!”臺下一片寂靜。突然,又爆發出激動的掌聲。
那幾天里,我與嚴順開同寢一室。我知道,他的主業是上海滑稽劇團的演員。“一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學生,怎么當起滑稽演員?”在后來的幾天里,終于有了答案。
一塊天生的喜劇料
嚴順開,1937年生于上海。自小就喜歡表演。高中畢業,他報考上海戲劇學院,因“相貌”原因,最后一輪被刷下。他又參加了青海省話劇團的招生,依然無果。1959年,當嚴順開出現在中央戲劇學院的考場時,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伯樂——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白英。“考中戲時,我已經不抱太大希望了。沒想到,我唱的那首《真是樂死人》,樂壞了白英老師。我馬上有了信心,后來的朗誦就演得特別好。”
意外考入中戲后,老師“揚長”嚴順開的外形,經常讓他在劇中扮演喜劇角色,且大多是小人物。扮演角色,他從不懈怠,一個眼神,一個轉身,都一絲不茍。
1963年,嚴順開畢業。因戲劇大師黃佐臨寫信要求,嚴順開被分配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下屬的上海滑稽劇團。黃院長對他說,我們舞臺需要喜劇,上海現在缺少好的喜劇演員,你是這塊“料”,希望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喜劇演員。并且告訴他,上海滑稽戲過去有“潮流滑稽”,什么潮流來了,就唱什么,這就是貼近時代。作為喜劇演員一定要靈敏,搭準觀眾的脈搏,才會引起共鳴。一共鳴后,觀眾笑聲就來了。
上海滑稽劇團人才濟濟。前有姚慕雙、周柏春、袁一靈——“三座大山”,后有雙字輩的吳雙藝、翁雙杰、童雙春、王雙慶——“四座小山”。1964年,進團剛一年的嚴順開就主演了《一千零一天》,獲得成功。接著,在《性命交關》《出色的答案》等戲中表演都非常出色。于是有人稱:前面三座大山,加四座小山,現在又來一座飛來峰。
黃佐臨沒有看錯,嚴順開就是一塊天生的喜劇料。你看他在舞臺上永遠是耷拉著眉毛,瞇縫著眼睛,一臉苦笑的樣子——說他是在笑吧,好像是在哭;說他是哭吧,好像又在笑。后來這成了嚴順開喜劇表演的一個風格。他告訴我,他追求的表演境界就是悲喜交加,希望觀眾在笑的同時,能夠有所思索,能夠掉出一滴眼淚。
說到這里,我不由想到“笑”和“哭”,在草書中,這兩個字沒多大區別。笑與哭融為了一體,或許這就是喜劇藝術的深度,而嚴順開深得其道。
當地人說“像極了阿Q”
1982年,中國內地電影進軍戛納國際電影節,被送去的影片就是由嚴順開主演的《阿Q正傳》。
1980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決定把魯迅名作《阿Q正傳》搬上銀幕,并組織了強大的主創陣容:導演黃佐臨、編劇陳白塵、主演趙丹,而且趙丹一人分飾阿Q和魯迅兩個角色。不幸的是當年趙丹突然病逝。黃佐臨也婉言謝絕接拍這部戲。
上影廠非常著急:誰來接導這部戲?廠領導想到了曾執導經典影片《林則徐》和越劇電影《紅樓夢》的導演岑范。岑范第一眼看到嚴順開,便覺得阿Q非他莫屬。
岑范確有眼光,但較真。在紹興拍攝時,他不時詢問過往的百姓:“這個阿Q,跟你們心里的那個像不像?”阿Q是紹興人,首先就得和當地的氛圍合拍。當聽到當地人說“像極了”時,岑范放心地笑了。
嚴順開十分同意岑導的看法,將《阿Q正傳》的關鍵點落在精神上。阿Q無大惡,他是勞動人民,沒有父母,沒有妻兒,孤身一人,什么也沒有。如果沒有“精神勝利法”,他怎么解脫?受的氣又如何排遣?魯迅對筆下的人物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嚴順開認為,在處理阿Q這個人物時,應強調“哀其不幸”的一面。劇中阿Q“調戲”吳媽是一場重要的戲,應該是感情上的躁動,是“求愛”,并不是流氓行為;另外,阿Q偷竊,是因為餓極了,他偷地里的蘿卜,被老尼姑發現,還差點被狗咬。這些情節或許會讓觀眾大笑,但這笑里面有悲哀。所以,嚴順開演的是悲劇,同時也是喜劇,有時還有點鬧劇。
《阿Q正傳》拍了4個月。嚴順開說,當時我拿了600塊錢。這個戲拍得很苦,但是拍完后,我覺得有一種富有的感覺。憑借這部影片,他榮獲了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瑞士第二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講起這些榮譽,嚴順開始終認為,“是魯迅的原著、陳白塵的劇本、岑范的導演,捧了我一個嚴順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合算!”
后來,他又出演了《阿混新傳》,自編自導自演喜劇片《阿譚內傳》,完成了他的“阿劇”三部曲,奠定了他作為中國喜劇表演藝術家的特有地位。
而在《鼓鄉春曉》《女局長的男朋友》《夫唱妻和》《好女不愁嫁》《夢想成真》《銀飾》等電影中,他也以不同的角色贏得觀眾的好評。
只要表演對頭,就OK了
嚴順開是中國喜劇演員中上春晚最多的演員之一。
1983年,中央電視臺首屆春晚,嚴順開受邀參加,他的《阿Q的獨白》不僅開創了小品上春晚的先例,而且受到全國觀眾的喜愛。從1990年的《難兄難弟》、1993年的《張三其人》、1999年的《愛父如愛子》,到2004年的《講故事》等,串聯起嚴順開的春晚之路。
我知道,2007年,70歲高齡的嚴順開帶著小品《假話真情》第七次沖刺春晚。
然而,上海的滑稽戲卻遲遲沒能“沖”進央視春晚,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對于這個怪圈,嚴順開生前頗為關注和關心。有人分析說,上海滑稽戲沒能沖進春晚的原因有二:上海演員有一種自滿傾向,“認為上海的市場蠻大了,不要弄得太累”;另一個是語言障礙。對此,嚴順開不予認同。他認為只要演員不只依賴方言來搞笑,而是加強自己的表演,上央視春晚“這個事情不是難以突破的”。
嚴順開舉例說,比如小沈陽說的是東北普通話,但他表演的角色,每一個情景的戲劇感覺都抓住了,因而觀眾不會計較他的語言。其實,上海普通話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上海也能出小沈陽。這是水平問題,水平高講什么都可以。卓別林不講話,也能讓觀眾樂。
因此,嚴順開建議,上海滑稽戲演員在表演中講一些普通話,哪怕是帶些上海方言、上海地方味道的普通話,就算十句里七八句觀眾沒聽懂,只要表演對頭,就OK了。當然,關鍵要有好本子,在喜劇人物關系上一定要有戲,在表演感覺上要與全國觀眾對上路。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嚴順開 表演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