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崔洪建:歐洲移民政策從來無關“人道”
過去十年間,歐洲先后遭遇歐債危機和難民危機,其對待外來移民的態度也一次次遭受考驗。不久前39名越南公民偷渡英國途中遇難的事件發生后,有關歐洲移民政策的反思和批判又多了起來。
歐洲的產業結構和人口構成決定了它對外來移民尤其經濟移民的功利性政策。二戰后出于重振經濟的考慮,一些歐洲國家推出面向發展中國家的移民政策,主要目的是吸引中青年技術性勞動力。起初歐洲國家將移民片面限定為“經濟工具”,甚至希望移民們能在經濟繁榮期“召之即來”,經濟衰退時“揮之即去”。這一政策從一開始就與所謂“人道主義”沒有多少關系。
在意識到經濟移民已形成由家庭、文化和其他非經濟因素共同構成、難以割裂的固定群體后,歐洲國家不得不部分接受經濟移民要在歐洲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的現實,尤其冷戰后至歐債危機前,經濟全球化大潮和從中受益的歐洲經濟為經濟移民提供了生存空間。同時,將歐洲塑造成“政治包容、文化多元和經濟繁榮”的移民福地,也有利于歐洲高舉“人道”旗幟并做大做強軟實力。
但2009年開始的歐債危機改變了歐洲的樂觀和“理想”,對外來經濟移民“搶奪本地人工作機會”的不滿上升。作為對社會情緒的反應,原本對經濟移民較為寬容的國家如法國、德國和英國等,紛紛放棄主動接納移民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歐洲對移民的態度開始轉向。
2016年前后難民潮對歐洲的沖擊,更帶來移民難民“與恐怖主義有染”這樣的集體性恐慌。在歐洲逐步升高難民準入標準、強化移民種類甄別的政策轉變下,部分歐洲國家將經濟移民設定為“非法”,移民身份也被修正為“難民”,原本為歐洲內部發展和外在形象所需的經濟移民,成為歐洲為應對經濟疲軟、社會分化和族群互斥而拋棄的犧牲品。
歐洲歷史上的殖民路線很大程度上成為當今移民反向進入歐洲的路線圖。但在保護本土利益、強化身份政治的歐洲民粹浪潮中,這些來自前殖民地國家的移民也被加以甄別區分,越來越難以立足和生存。處于經濟發展期的越南民眾仍對深陷困境的歐洲充滿希望和期待,是這起慘劇尤為令人唏噓之處。由于沒有共識,歐盟至今無法在應對難民危機的過程中提出有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各國又傾向于采取基于身份政治、更為強硬的移民政策,歐洲的“人道主義”形象將繼續經受考問。(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移民 歐洲 政策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