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駐韓美軍戰備基地:算計要比秘密多
就在美朝關系陰晴不定之際,美韓盟友之間也麻煩不斷。據韓國《文化日報》報道,美韓圍繞第11次駐韓美軍共同防衛費分擔問題展開“馬拉松”式的談判,對于美國提出的巨額分擔費,雙方分歧巨大。這種局面下,有分析認為一旦談判破裂,美國將把撤軍作為重要籌碼施壓,首先被裁減的對象會是位于韓國倭館的戰備物資基地。
掌控遠東的“支軸”
熟悉遠東兵要地志的軍人清楚,倭館是美韓軍事同盟的“命根子”。它位于洛東江下游,交通方便,14世紀朝鮮李朝之后,來此尋金的日本商人將那里變成商貿中心,于是有了“倭物庫”之稱。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時,于1905年開通京釜線鐵路,在此設立“倭館站”。1950年朝鮮戰爭初期,關鍵的洛東江戰役就圍繞倭館展開,而停戰后,美軍把倭館視作掌控遠東局勢的“支軸”。
1960年5月17日,美軍在倭館開設占地約3.2平方公里的卡羅爾兵營,受位于大邱基地亨利兵營的美軍第19遠征支援司令部指揮,而倭館離大邱僅一個小時車程。倭館儲存價值數以億計美元的戰爭物資,光“隨取隨用”的軍需品可裝滿三艘4萬噸級補給艦加三架大型運輸機,可滿足一個旅級部隊參戰一個月的消耗(美軍旅通常編制3000余人,主要裝備包括58輛M1A1坦克、120輛M2戰車和18門M109A6自行火炮),堪稱亞太美軍最大的兵站。
平常,倭館駐軍包括美國官兵、韓籍雇傭兵(KATUSA)、美軍文職,韓國雇員等,合計4600余人,其中美軍約占35%。營內巨大的修理廠可將數十噸重的武器裝備拆卸維修,敏感電子儀器也在此檢測。庫存中,最牽動半島局勢的是可裝備兩個裝甲旅的武器裝備,包括116輛M1A2主戰坦克和240輛M2步兵戰車,統歸美國陸軍戰斗裝備東北亞營保管,戰時或演習時輸送戰區。實際上,東北亞營負責美國印太司令部整個陸軍軍需品的調配,所屬倉庫遍及韓國、日本和夏威夷,與之搭檔的陸軍韓國器材支援中心則轉為駐韓美軍地面部隊提供維護補給服務。倭館其他駐軍還包括第307通信營,負責駐韓美軍的國防通信系統接入、電報通信、電傳打字和傳真服務,第18醫療后勤營負責為駐韓美軍提供醫療補給,剩下的還有第6彈藥營和第23防化營。
每逢美韓年度演習,駐韓美軍都會在倭館舉行戰備物資投送演練,包括裝備集結裝卸、各型彈藥出庫裝卸、駐韓物資支援本部鐵路運輸、車輛各型裝備維修等內容,這也是美軍遠東作戰演習的重要步驟與程序。演練通常由美韓聯合司令部實施,被動員部隊除了倭館,還有駐韓國大邱的第19遠征支援司令部、第501支援旅等。
1991年海灣戰爭引發美軍后勤體系“大地震”,為更快應對全球威脅,美軍推行前沿戰備物資部署計劃(APS),選定五處作為戰略兵站基地,APS-1在本土,APS-2在歐洲,APS-3在印度洋,APS-4在韓國(倭館),APS-5在中東。原駐韓美軍的韓裔新聞官金榮圭稱,美韓演習期間,倭館陸運重武器的鐵路線有五條,陸運被服類裝備的有兩條,還有一條為待機線,線路能抵達韓國任一基地和訓練場,戰時也可向38度線及時輸送。每條線路上運行13趟列車,通常一趟列車可裝載25輛坦克,五趟列車共可搭載130輛坦克裝甲車輛。
寧保倭館 不保首爾
2017年3月,美軍將末段高空防御系統(THAAD)的發射車運抵韓國星州,但核心裝備卻暫存倭館和烏山。韓國《中央日報》稱,美韓之所以選擇星州部署THAAD,根本不是去保衛首爾,而是確保倭館設施和物資免于朝鮮導彈襲擊,況且美軍之前已在倭館外圍部署了一個愛國者PAC-3導彈連,足見其作為戰略要塞的地位。
微妙的是,2017年6月5日,美國陸軍軍需司令佩爾納視察大邱和倭館的兵營,駐韓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達爾陪同,此訪與計劃抽調倭館裝備有關,因為在5月25日,美國陸軍參謀長米萊(今參聯會主席)在眾議院提出將部分步兵旅(IBCT)升格為裝甲旅(HBCT)的計劃,但因預算不足,遂打算將寄存倭館的重武器抽回本土。這引發韓軍的“擔憂”,早前駐韓美軍主力就從38度線南撤到平澤,避開朝鮮炮兵威脅,如今美軍又把戰備物資拿走,勢必削弱美韓聯合作戰能力。
無論如何,韓國早已變成美國在亞太的“軍火庫”。根據1974年簽署的美韓陸軍后勤諒解協定,韓國答應代管駐韓美軍專用彈藥和美國太平洋陸軍預備彈藥(WRSA)。當時,輸掉越南戰爭的美國推行所謂“亞洲人保衛亞洲人”的尼克松主義,不僅把留在越南戰區的彈藥半賣半送給盟國,還從韓國撤走第7師人員,把名義上屬于美國財產的武器彈藥(WRSA-K)交由韓國托管,明確戰時這些物資可由韓軍調用,體現對盟友“關心”。據統計,到1987年,儲存在韓國的美國陸軍預備彈藥達58.4萬噸,還有13.6萬噸的美軍專用彈藥,而韓軍庫存彈藥才17.8萬噸,這意味著除了管好自己的彈藥外,韓國人還要替美國管好近4倍的彈藥。上世紀90年代,依照《歐洲常規裁軍條約》(CFE),美國更把歐洲裁掉的陸軍彈藥送到韓國。而1987年起,韓國空軍也承擔起同樣的任務,在大邱等基地設立美國空軍彈藥庫,用于儲存管理美軍航空彈藥。至2014年,韓國空軍入庫的美軍彈藥量達3.4萬噸。
盟友受盡拖累
韓國國防部承認,自己代管了美國陸軍20%的海外常規彈藥庫存,承擔了極大風險。可美國卻挖空心思算計盟友,2008年,美國連哄帶嚇地讓韓國買下25.9萬噸快過期的預備彈藥,售價達2714億韓元,美國清楚韓軍在有效期內是不可能用完這些東西的。
更惡劣的是,依照美韓協定,美方要將預備彈藥轉移出境,應向韓方支付相應管理和運輸費,但從1990年起,美方卻悄悄把費用劃入美韓共同防衛費里,要韓方分攤。僅2014年,韓國負擔的駐韓美國陸軍(14.5萬噸)和美國空軍(3.4萬噸)彈藥分攤費就達到204億韓元和80億韓元。2015年10月,美韓協定決定至2024年底將在韓國庫存的23.3萬噸預備彈藥分批送回美國,先期計劃運出14.5萬噸,可至今仍有8.8萬噸停留在韓國庫存賬簿上。
韓國《時事周刊》指出,美軍在韓儲存彈藥,讓當地民眾苦不堪言。以韓國天安市郊的駐韓美軍第3彈藥庫為例,它占地753萬平方米,倉庫附近的1150萬平方米土地被劃入軍事設施保護區,可里面有31.4%是私有土地,韓國所有者無法進行開發。面對利益受損,韓國民眾多次向政府申訴,但都沒有結果。2014年11月,天安民眾舉行大規模簽名請愿,迫于壓力,韓美軍方勉強同意將93萬平方米的土地解除管制。具體到倭館,2011年5月,曾在此為美軍服務33年的具滋英(80歲)披露了駐韓美軍曾私埋越戰剩余枯草劑的事實,引發軒然大波,倭館周邊的6000多名軍民接受體檢,但美國政府及軍方迄今拒絕向韓國民眾給出合理的交待。
艾嘉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美軍 韓國 美國 倭館